“一名天文学家外出观察星象,结果掉到井里。附近的人对他说:‘你怎么只留心天上的东西,而不顾地上的东西呢?’”
一、“一名天文学家外出观察星象,结果掉到井里。附近的人对他说:‘你怎么只留心天上的东西,而不顾地上的东西呢?’”
主要围绕要脚踏实地。
罗斯福曾说过。目望星辰,脚踏实地。
伊索寓言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二、天文学家 故事情节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名为《天文学家》,这篇寓言说:
“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走过来弄清楚了情况,便对他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事情。’
“这故事是说,人首先要做好地上的最普通的事,才谈得上天上的高深的事。”
这篇寓言大概脱胎于有关泰勒斯的一件轶事:“他在仰望和注视星辰时,曾经跌到一个坑里,因此人们就嘲笑他说,当他能够认识天上的事物的时候,他就再也看不见他脚面前的东西了。”(“第欧根尼·拉尔修”,第1卷,第34节)泰勒斯在当时的希腊是个著名人物,曾经预言过一次日食,据说还首先确定365天为一个太阳年。这件轶事在古代希腊世界可能流传甚广,与泰勒斯同时代而稍晚的伊索大概就是据此编撰了这篇名为《天文学家》的寓言。
法国诗人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有感于自己生活的时代有些江湖骗子以占星术骗取钱财,把这篇《天文学家》改编成《占星家掉到了井里》,揭露占星术的荒诞:“宇宙天体的运行遵循同一规律,那又怎么解释每人各自不同的命运呢?”
与泰勒斯有关的轶事中,人们嘲笑哲学家好高务远、不切实际;伊索寓言的教训是人首先要脚踏实地;钱钟书的联想中更带一点现代人的刻薄。针对这种嘲笑,黑格尔说道:“人们嘲笑这样的事只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哲学家们不能使他们知道天上的事物,他们不知道哲学家也在嘲笑他们不能自由地跌入坑内,因为他们已永远躺在坑里出不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观看那更高远的东西。”(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
三、三只蝙蝠的比赛的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启示:
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使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头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一人。
四、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
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人种了禾苗,禾苗快到抽穗时,他急切的想让禾苗长高,于是他每天去看禾苗,可是禾苗好像和前一天一点变化都没有,他很着急。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一棵棵的去拔禾苗来帮助它长高。第二天当他再去看禾苗时,禾苗都蔫了。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急于求成,过于激进可能适得其反。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
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干活时,一只兔子突然从草丛中蹿出来,撞在农夫不远处的树桩上死了,农夫得到一只兔子很高兴。因为他不费力气就得到了。于是从此以后他不再耕种,而是守在树桩旁边,等兔子自己撞在树桩上。故事说明那个农夫不愿劳作,只想着天上掉馅饼,可是那种事只能靠运气,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才有收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