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书的故事读后感
一、鲁迅爱书的故事读后感
《鲁迅爱书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鲁迅爱书的故事》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鲁迅爱书的故事》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幼年时期的鲁迅,十分爱护书,看书前总会把手洗干净,小心翼翼地捧着书,专心致志地阅读起来。成年以后,鲁迅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的乐趣和事业。靠一些简单的修书工具,把书修好。所以鲁迅珍藏的书没有污损、破散的情况,他乐意把书借给别人,但归还是看到破损,会不高兴的。鲁迅还主动把书送给友人、寄出去时总是仔细包扎妥贴。
我和鲁迅来比真是有天壤之别。我每次买完新书,先是把它阅读一遍,看完后随手扔在书架上,当要去找某本书时,都是找了半天才找到。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借我一本作文书,我拿到书开始阅读起来。吃饭时,我把它拿到餐桌前边吃边看,结果我一不小心把汤打翻了,把书弄得既湿又油,可我却满不在乎,(只)拿到了阳光下晒一晒就塞进书包,准备还给她。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拿出早已破散了的作文书递给她,她看了气得直朝我翻白眼。从此再也没有人借书给我了。这就是我读书的最大缺点。( 365作文 )
从今以后我要好好保管书,不让它们有半点破损之迹。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爱惜书、爱修书、爱买书的人
二、作文《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 一个明朗的午后,我踱进了一家书店。我信步走过一个个书架,在一排排琳琅满目的书中搜索着“猎物”。终于,找到了一本《我不是教你诈》。 《黄生借书说》中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次我倒很想尝试一下站着看书而不买的感觉。 我倚靠在书架的一侧,以自己认为最舒适的姿势,捧着这本书,翻开了第一页。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我的双腿开始发酸,想站直了走动走动,才发觉已经力不从心了。不过有一点让我很欣慰——我已经读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二,不是很值吗?很想咬咬牙把它读完,但酸得发麻的双腿却不停地向我抗议,无奈,只得把书放回原处等着下次来继续欣赏。 走出书店,正准备回家,忽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我似乎忘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古训”,也忘记了双腿的酸痛,神经质般地再一次冲回了书店,买下了这本书。 直到有一天,我在家中的书架上找书时,无意中发现了那本《我不是教你诈》。我再一次捧起它,坐在了沙发上,同样找了一个舒适的姿势,但我却久久地没有翻开它。我想起了自己站着看书而不买的毅力,想起了自己飞奔回书店买书的冲动,又想起了书被买回来却一度被冷落的情形,真觉得好笑。我不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文字没有读吗?也许,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收获;也许,那三分之一就蕴含着新的哲理、新的启迪,而我却差一点和它们擦肩而过。 也许人就是这样,当一本书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就会对它格外地珍惜;而一旦拥有,便将它束之高阁,不再理睬,这大概就是现代的“书非借不能读也”!
三、作文 我和书的故事2000字求大神帮助
(共2163个字,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我和书的故事》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触颇多,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书!与你同行,我无怨无悔。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打通个人与社会的通道;知识是使人从一无是处而到满载而归。 只是来自书本,源于书本。“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使人发展,书籍使人成功,书籍使人有远大的理想,书籍使你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书中的知识,来自于伟人的知识与认识的日积月累,来自于世界历史永垂不朽的文化的沉淀。 书是良药,“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书籍是一味良药,“良药苦口”。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懂许多,后天的教育多数来自于书本。人离不开书本,书同样也离不开人。书伴随着人的成长,各个年龄段有各自年龄段的书,各种各样的书,也有各种各样的人。 书中的知识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却不曾改变,书中的知识,犀利了一位又一位世界子民,洗礼了一遍又一遍那些受伤与受难的心灵。 书是面包,“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书中的知识用之不尽,需要我们去发掘,书中的知识,对于伟人来说就像是食物。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文人墨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面包”是争先恐后的争夺,为人往往会为了真理而废寝忘食挑灯夜读,深宵灯火成了他们的伴侣。 书是益友,“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书籍在苦恼之时,给你指明方向;书籍在灰暗之时,给你照亮方向;书籍在斗争之时,给你开辟方向。 冥冥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除了亲情、友情,还有谁支撑着我生命另外的三分之一呢?是书,一个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支柱。 孤独时,书是益友;忧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心灰意冷时,书是熊熊的火焰。只有和书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感受到书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我第一次接触书是在3岁那年,我还年幼,自然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严厉的父亲不得不逼我与书认识。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起初,我很讨厌书。因为它束缚了我自由的童年,‘强迫’我尽早地认识世界。我讨厌书的存在,讨厌书的广泛,是书‘剥夺’了我快乐的童年,也是书,使我和它结下了一辈子难解的缘分。书陪伴我的时间,比父母陪伴我的时日还长,因为我童年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书海中度过的。 渐渐地,我发现了书中的乐趣,发现了书的广泛作用。从此,我不再讨厌书了,而是爱上它了——我终生的益友,书。 后来,更是体会到书的精髓,书的真谛,它使我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读书,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享受。在书中,我找到生活中的情趣;在书中,我找到生命中的悠闲;在书中,我找到童年的足迹。书像一顿丰盛的精神粮食。是书,让我学会坚强;是书,让我学会忍让;是书,让我学会宽容。 直到现在的我,已经完全离不开书了。生活中的哪一点小事,不是听了‘书’这位良师的教诲?不是受到‘书’这位益友的帮助和激励呢?体会它的内涵,吸收它的精髓,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才能领悟到书的乐趣,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 书如浩瀚大海,人如苍穹之星。庄子曾说过:“书无涯,生有涯,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书,终生不悔。”我们也正要如此,只有读书的人,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生之乐。 书,寄托了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书包涵了人类无穷的智慧。童年虽沉浸在书海中,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可以自由畅游;童年的三分之一时间虽被书‘侵蚀’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得到了更丰盛的精神粮食;童年的自由虽被书‘剥夺’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领悟到人生的重要道理: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处于枷锁之中。 书伴我度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印证了我与书之间不解之缘的故事。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我也爱看书,书对于我来说就是无价的珍宝。我爱读书,更爱书。每本残缺的书,到了我手里,就像脱胎换骨似的,又焕然一新。但我总觉得这还比不上书带给我的好处大: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写对人生的看法。我怎么懂得人生呢?其他同学都说要让家长指导,可我的爸爸妈妈,一个远在东莞出差,一个又出去购物了,怎样来指导我完成这次作业呢?我既苦恼又着急。苦恼的是没有一个人能来帮助我完成此项作业,着急的是明天老师就要验收了。这该如何是好?我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停的在客厅里转来转去。眼看着钟上的指针快要指向九点,我更加着急了。此时,我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为自己的作业解决了而感到高兴。我拿出爸爸的《培根人生论》,慢慢翻开,发现自己选对了书。便把培根的见解再加以改进,加上自己的一些独特理解。就这样,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作业。第二天,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还有一次,我怎么也想不到几句朗朗上口,好听又好记的谚语。这时,我的好朋友——书,再一次发挥他的作用了。我找出《谚语大全》,翻出了许多好玩有趣的谚语。把他们给记了下来,并在作文中让他们现现身。老师再一次夸奖了我,我抱着书,对他感激不尽。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就像一辆小舟,载着我们向波涛汹涌的知识海岸驶去。与书同行,与理想同行,与信念同行,人离不开书本,书离不开人,在书本的陪伴下,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知识的钥匙终将为我们开创梦想的大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