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一、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1、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5、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7、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8、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7、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8、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9、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30、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1、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32、得陇望蜀(曹操)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二、春申君帐下门客朱英有什么典故?
成语“当断不断”的出处中有朱英劝春申君的故事
当断不断: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战国时代,今播春申君(姓黄,名歇)是当是楚国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在春申君担任令伊的时候,朝内有一个官员名叫李园,是楚考烈望的亲戚,很受楚望重用.春申君虽身为伊令,但大部分实权已落于李园之手.李园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阴谋杀害春申君.春申君门下有个食客名叫朱英,知道李园不是个好东西,便劝春申君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可春申君没有听.朱英认为春申君不听自己的劝告,恐祸及身,便逃跑了.楚考烈王死后,李园果然派刺客把春申君杀了.事后人们议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为:春申君遇事不能当机立断,以致遭 到了杀身之祸.)
后人们引当断不断表示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却犹豫不决.
三、照猫画虎成语故事
照猫画虎
[读音][zhào māo huà hǔ]
[解释]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歧路灯》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近义]如法泡制依样画葫芦如法炮制哎哟东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西颦东效鸲鹆学舌
[反义]别出心裁
【成语故事】明末年间,登州府蓬莱城有个非常出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水浒故事,擅长画梁山好汉。这一年他得了重病,临死前只画了梁山一百零七个好汉,只剩下武松没画,他觉得画武松离不开老虎,可他又不熟悉老虎,所以拖到最后。 他咽气之前,把徒弟叫到面前说:徒儿啊,我还有武松打虎没有画,你要在我死后把画完成。你一定要到后山上去找到老虎,看仔细了再动笔,他说完便断了气。 徒弟遵照师傅的嘱咐,带着干粮和防身的刀棍便到山上寻虎去了。可是,他找了数天也没找到,有些灰心丧气。 这一天他遇见一个小和尚,说明来意。小和尚听后笑笑说:这有何难,你去找只猫不就行了吗?它俩长得一样。 徒弟说:猫太小了。 小和尚说:画大一些不就行了吗?再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你照猫画虎准成。 徒弟觉得有理,就回家找了一只大黄猫,照着样子把虎画成了。他终于完成了任务,画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图,把一百零八位好汉图挂了出来。 有个文人看了后,在武松打虎图边上题词道:佳作名画,一百担八将个个英雄,唯有武二郎误把黄猫作虎。 从此,照猫画虎的故事传开了,成了一句俗语,专门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入实际,敷衍塞责的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