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的故事(孙膑和庞涓)
兵不厌诈的故事(孙膑和庞涓)
孙膑和庞涓同门师道于鬼谷子,后庞涓先下山投奔魏国立了不少大功做了大官,后孙膑也学成投奔在魏国做官的庞涓,庞涓知道孙膑本领在其之上,便心生嫉妒,表面对孙膑示好,暗中却在魏王面前谗言害之,后来孙膑.....,总之,后来孙膑在受了膑刑后装疯卖傻逃过一劫,后来服务于齐国,再后来的齐魏交战中,有埋锅造饭等等典故

孙膑 田忌 齐威王都有什么典故
因势利导: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去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5万去救援。 田忌向军师孙膑求教救韩国之策,孙膑说:“魏军多,我军少,而且路途远,从下面进兵韩国不行,我军直接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击,可获全胜。”
果然,魏军主帅庞涓听说齐军进攻国都大粱,惟恐京都有失,立即日夜兼程回救。 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孙膑又向田忌献 计说:“那三晋的战士,素来勇猛凶悍,轻视齐国,认为齐军胆怯。我们要‘因势而利导之',用减灶的办法来迷惑敌人。” 田忌说:“请问军师减灶之法?”
孙膑说:“我军在进入魏国境内的第1天,筑10万个灶台,第2天筑5万个灶台,第3天筑3万个灶台。” 田忌依计而行。尾追在后的魏军主帅庞涓已追兵3天了,而且越追越高兴。因为他第1天察看齐军扎过的营地,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算来足够10万人用的,第2天就只够5万人用的,到第3天就只够3万人用的了。 见此情景,庞涓洋洋得意地放声大笑道:“我原说齐军胆小,你们看,到我国才3天,兵士逃跑的就超过半数了。”于是,他决定扔下他的步兵,只带精锐的八千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获得这个情报后,认真地计算了庞涓的行军速度,准确地推算出在黑天的时候,庞涓会赶到马陵(今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马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可以埋伏军队。 孙膑建议田忌派人,在道路上堆放些树干、石块,并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下一块,让它露出白色的木质,大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约定;晚上但见树前有火把,就一齐放箭。 夜里,庞涓率骑兵果然追到了马陵这个地方。他骄横轻敌,丝毫也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想辩别一下方向,再往前追。 透过朦胧夜色,他看见白色木质上有字迹,便命令手下人点起火把照着去看。 庞涓就着火光去看树干上的字迹,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齐军万箭齐发,向他射来。
魏军遭此突袭,顿时大乱,各不相让,四处逃命。 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拔出宝剑,对天长叹一声,说:“这一仗又帮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说毕,刎颈而死。 齐军乘势全歼魏军,并生俘了魏王的太子中,然后才胜利地撤军回国。孙膑也因这一仗而名扬天下。“因势利导”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事情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引导和推动。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 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围魏救赵: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批亢捣虚:
桂陵之战,魏军虽然战败,但实力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失。桂陵战后的十三年(前341年,齐威王十六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于是在韩魏两军久战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直取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的消息后,立即撤去围韩之军回到大梁,魏国国君魏惠王决心集中主力迎击齐军,以报桂陵之战失败之仇。于是,他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10万军队主动迎击齐军,寻求决战。孙膑向田忌建议:利用三晋士兵向来骠悍骁勇,轻视齐国,认为齐军胆小怯懦的心理,示之以弱,诱敌追击,然后乘隙予以致命打击。孙膑还具体提出了诱敌的方法:就是在与魏军接触后就假装败退,退却中第一天挖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减少为三万个,让魏军误认为齐军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战斗力迅速减弱,而不顾一切地来追赶。果然,庞涓见齐军炉灶天天减少,得意忘形地说:“我原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逃走过半了!”于是丢下步军,只率一部分轻装精锐部队,兼程追赶。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速度,天黑当可赶到马陵(今汉南范县西南),而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埋伏兵马。就命令削去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白头木头上写上:“庞涓死在此树之下。”然后命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说:“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夜晚来到大树下,见白色木头上写了字,钻火照看,还没来得及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无法相顾。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已经智穷兵败。但他还不服气,在自刎之前慨叹:“遂成竖子之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军乘胜攻击,全歼10万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凯旋而归(参见马陵之战)。孙膑也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天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