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正文内容

根据成语典故,在括号里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2023-09-17 07:41:12励志故事1

根据成语典故,在括号里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精忠报国(岳飞)  入木三分(王羲之)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 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 指鹿为马( 赵高) ,负荆请罪(廉颇) ,闻鸡起舞(祖狄 ) 望梅止渴(曹操 ) ,焚书坑儒( 秦始皇) ,破釜沉舟( 项羽)

根据成语典故,在括号里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有很多,比如: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齐宣王继任齐国君主,无所事事,任凭那些贪官污吏胡作非为。一大臣进谏,说今有一只鸟落在堂上,三年不飞不呜,大王说是甚么鸟?宣王说,这个鸟我也不知,不过他一飞就冲天,一鸣就驚人。不久,宣王赏赐了有政绩的当涂县县令;惩罚了即墨县县官,天下震惊,果然一鸣驚人。

三国历史人物中谁的成语典故最多?

诸葛亮

01、不求闻达 02、舌战群儒 03、草船借箭 04、方寸已乱 05、德薄任重 06、计日而待

07、如鱼得水 08、淡泊明志 09、苟全性命 10、俭以养德 11、临危受命 12、如虎生翼

13、神机妙算 14、妄自菲薄 15、三顾草庐 16、不知所言 17、囊中取物 18、深入不毛

19、坐而待毙 20、三顾茅庐 21、思贤如渴 22、以柔克刚 23、偏安一隅 24、木牛流马

25、视微知着 26、半筹莫展 27、摇鹅毛扇 28、事后诸葛 29、志存高远 30、伏龙凤雏

31、七纵七禽 32、初出茅庐 33、虎踞龙盘 32、集思广益

..... 太多了

古代历史人物中典故和成语最多的是不是韩信?

单一一个人最多应该就是他吧?史记的功劳

半壁江山

劳苦功高

朝秦暮楚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筑坛拜将

破釜沉舟

霸王别姬

以一当十

秋毫无犯

江东父老

匹马单枪

一决雌雄

妇人之仁

扛鼎拔山

拔山盖世

披坚执锐

分我杯羹

所向披靡

拔旗易帜

沐猴而冠

运筹帷幄

胯下之辱

一饭千金

羞与哙伍

揭竿而起

汗马功劳

养虎遗患

大逆不道

解衣推食

借箸代筹

约法三章

计将安出

高阳酒徒

垓下之围

楚河汉界

水淹七军

指鹿为马

焚书坑儒

国士无双

孺子可教

取而代之

作壁上观

膝行而前

头发上指

判若鸿沟

慷慨悲歌

锦衣夜行

贪财好色

助纣为虐

先声后实

推陈出新

功高震主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捷足先登

付之一炬

卷土重来

出尔反尔

击其暮归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项庄舞剑 志在沛公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先发制人 后发制于人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还有非成语但为典故的

鸿门宴

万人敌

萧何月下追韩信

竖子不足为谋

斗智不斗力

不到乌江心不死

韩信在项羽手下做卫士见证不少成语的诞生,

根据成语典故,填写历史人物名字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勾践 】、三顾茅庐【刘备 】、纸上谈兵【赵括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偷光【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 】、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 】、负荆请罪【廉颇 】、百步穿杨【 养由基】、入木三分【王羲之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韩信 】.

名落孙山这个成语典故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是孙山

名落孙山(拼音:míng luò sūn sh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范公偁《过庭录》。 

名落孙山指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比喻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报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却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垓下之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历史人物是什么?

垓下之战即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关于襄阳的三国成语典故,历史遗迹,历史人物?

襄阳是三国文化之源。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名气大的就有:荆州古治遗址、凤林关、庞公制药洞、学业堂、古隆中、问计楼、蔡瑁宅、王粲井、水淹七军鏊战岗、关羽刮骨疗毒处、临沮岗遗址、春秋寨、团山寺、刘备濯笔池、马跃檀溪处、的卢冢、水镜庄、徐庶庙、刘表呼鹰台、刘表墓、庞公祠、仲宣楼、曹仁汜水碑、堕泪碑、羊杜祠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隆中对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军新野,因徐庶推荐,"三顾茅庐"于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见后,诸葛亮提出占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伺机从荆、益两州北伐曹缉顶光雇叱概癸谁含京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汉帝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大体根据这个计划,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水淹七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派大将关羽北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增援曹仁,驻防于樊城北面的罩口川、鏖战岗、团山铺一带。时值八月,大雨滂沱,汉水暴涨,平地水深丈余。于禁、庞德与诸将登小山避水。关羽利用曹军夏季屯兵在低洼地带的错误,命水兵乘早已备好的大船猛攻散困在各个冈顶的曹军。庞德竭力应战,兵败被关羽擒杀。于禁及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的习题?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是刻舟求剑的故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zlgs/46548.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曼陀罗效应真实事例?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