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正文内容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2023-09-15 02:22:54励志故事1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幼年时曾在山中读书,由于感觉太辛苦、太寂寞,就私自跑到山下去玩,在路过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象耳山的时候,看见一个姓武的老婆婆坐在山下的小溪旁,正打算将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因此受到激励,于是返回山中重新苦读,最终成就了天下闻名的“诗仙”美名。

铁杵磨成针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有一天,他在城外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问她:“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1”

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

故事《铁杵磨成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故事?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故事,相传李白一日出游,在江边看见一个老奶奶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不解,问其缘故。

老奶奶声称,在磨缝衣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答,每日坚持,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可以了。由是李白大悟,自此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这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由来。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300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但是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   有一天,他的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于是他干脆不读了,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   李白快乐地跑着,忽然,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蹲了下来,傻傻地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后来,李白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我在磨一根针来缝衣服。”老奶奶头也不抬,专心地磨。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怎么能磨成针?!”   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   李白听了,恍然大悟,“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读书不也是这样吗!”   于是他便立刻转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地读,从此也不再敢偷懒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的。这个成语也说成“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要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加油!!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简单概括?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格言相信是很熟悉的,它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它来自于一个典故,那就是李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经常偷偷溜出去玩。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婆婆正在磨一根舂米用的铁杵,婆婆告诉他,只要有毅力,就没有难事,她要将这根铁杵磨成一口绣花针。这个故事就出自《眉州•磨针溪》一章:

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故事《铁杵磨成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磨成针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安宁的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出过很多名人。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就是从这儿走出来的。

不过,小时候的李白读书可并不用功,还很贪玩儿。每每读起那些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的书时,他的思想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天,李白又放下书,偷偷溜出门,一路上东看看西瞧瞧,不知不觉就到了城外。和煦的阳光、叽叽喳喳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都让李白兴奋不已,他觉得这一切比读书有趣多了!

他来到小河边,趴在石头上和小鱼们玩儿了起来。阳光照耀着水面,波光粼粼,小鱼们的鳞片也闪闪发光,煞是好看!

突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霍霍”的声音。李白扭头一看,之间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着一根根棍子般粗细的铁杵。

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啊,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回答道。

“绣花针?”李白睁大眼睛,惊讶地问道,“铁杵这么粗,这么长,怎么可能磨成又细又小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抬起头,对他笑了笑了,没有说话,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李白看老婆婆不像是在开玩笑,就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地看着。

过了好一会儿,李白终于忍不住了,又问:“老婆婆,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绣花针,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啊?”

老婆婆指着铁杵笑道:“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我每天磨一点儿,坚持磨下去,总有一天能把它磨成绣花针的。孩子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李白思考良久,非常惭愧。他盯着水里悠游的小鱼,却再也没心情和它们玩儿了,他对老婆婆说了句“谢谢”,转身就朝着回家的方向跑去。

来到城门时,李白还回头望了一眼老婆婆,她仍在磨着铁杵。他大受鼓舞,一路小跑回家,沿途的美景再也没能让他分心。

从此以后,李白每天坚持不懈、刻苦读书,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写下了无数传世的诗篇。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

  传说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后,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zlgs/4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