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正文内容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100字

2023-07-10 08:29:01励志故事1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划粥而食。描写的是北宋范仲淹勤学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100字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贫穷的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逝世,为了生活,母亲再嫁带他到了朱家。

朱家没钱给范仲淹读书,范仲淹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苦读。常常读到夜深。

有点儿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最让他觉得为难的就是每天的饭菜,不要说好吃的饭菜,就连吃饱也很不轻易。

他天天只好煮一碗粥,等到冷凝的时候,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用咸菜来下肚子。

范仲淹的励志诗?

  1.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2. 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3.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4.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5.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6.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7.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8. 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9.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10.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 ,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关于范仲淹的励志古诗?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轮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范仲淹的小故事?

1.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苏州吴县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的娘家,也就是说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便冲破世俗的束缚,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一带)的朱氏家中,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后人敬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建祠纪念。

2.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粥划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3.范仲淹早年贫困,住在一姓朱的人家内,经常和一个术士往来.术士病危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有将水银炼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儿子还小,不能将这些给我儿子 就托付给你了!".然后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刚推辞他就死了!.后几年中范仲淹做了谏官,而那个术士的儿子也长大了,便找到了告诉他说:"你父亲有冶金的办法,过去他死的时候你还小,所以拜托我收藏,现在你长大了!应该还给你!".然后那出秘方和金子给他,就和当年封存的一样。

4.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5.范仲淹被贬到浙江当官时,一名小吏孙居中死在任上,家贫子幼,缺路费,不能回乡。范仲淹赠钱数百缗,(缗,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雇了一条船,把灵柩和一家老小送归家乡。他派一位老衙吏护送。为避免途中为关卡阻滞,交给一首诗,并嘱咐道,“过关过卡,把这个拿出来就行了。”诗云:“十口相携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

范仲淹的故事简短?

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常常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范仲淹的历史故事?

窖金苦读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将老鼠驱赶出去。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取来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头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随手埋好。又挖开另一侧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仍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

  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我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情景,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

  一天,慧通大师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范仲淹的凄惨故事?

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常常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范仲淹背书的故事?

范仲淹在寺庙里求学的时候,他喜欢去寺庙里背书,因为寺庙一般都是在山上或者山林之中比较幽静而且少有人的打扰,比较时候求学背书的人静心学习。

这也反衬我们现在学习的环境太过于繁华嘈杂,让人分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要求我们要有更强的自制力或者自己创造静心的环境。

范仲淹背景故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zlgs/32302.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