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正文内容

谈迁国榷励志故事 谈迁国榷故事简短

2023-06-25 03:20:57励志故事1

国榷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谈迁吗?

《国榷》的作者是谈迁。

谈迁国榷励志故事 谈迁国榷故事简短

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谈迁的小故事?

  『原创』谈迁借书

  明朝末年,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谈迁,年轻时就立志要编一部真实的明朝史书,并拟定书名《国榷》。

  撰写史书,需要众多的参考书,需要广泛地搜集史料。谈迁家贫,有时食不果腹,哪有钱买书?他只能设法向别人借书读,把有用的资料抄下来。当时,有一部名叫《明实录》的书,据说记载着许多明朝的事情,谈迁早就想研读。可此书不容易找到。那年初秋,听说外地一刘姓大户藏有这部书,他连忙雇了一头毛驴去求借。

  鸡叫二遍,谈迁骑驴启程。正午时分,走到一片山林边,他见青草茂盛,便让毛驴去吃草,自己坐在树下啃干粮充饥。突然,山林里窜出两个强盗,截住毛驴就要拉走。谈迁说:“二位好汉,本人是一介书生,一无所有,这头毛驴还是租别人的,要骑着去办事。”

  “ 办你个鸟事!”一个大胡子强盗骂道,“老子今个有急用,才拉你驴。若在平时,你小子不掏卖路钱,有你好看的。滚开!”

  “就是,老子没功夫跟你磨牙。”另一个塌鼻子强盗叫嚷,“拉你驴算便宜了你的小命。”

  谈迁身体纤弱,没有毛驴,一百多里的路程怎么走完?再说毛驴也不是自己的。但要与两个如狼似虎的强盗较劲,无疑是以卵击石,怎么办?他心里发急,表面却装作平静地问:“敢问二位好汉,拉驴有何急用?”

  “告诉你也白搭。”大胡子不耐烦地挥挥手,“走开走开!”

  “这就不对了。”谈迁故意卖弄道,“读书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世间学问,样样涉及,七十二行,行行贯通。好汉有什么事体,书生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两个强盗一听,互相看看。大胡子扬扬眉:“俺娘病了,胸口疼得厉害,肚子胀得难受。俺拉驴驮上找大夫医治,你能帮忙?”

  谈迁自忖先跟他们去看看,然后瞅机会脱身。他自称精通医术,愿为老夫人治病,换回毛驴赶路。两个强盗将信将疑,领谈迁到一面山崖下搭的草棚里。

  一个老太太,汗流满面地双手按在胸腹部呻吟。谈迁望望她的脸色,问问她的症状,煞有介事地号号她的双脉,慢慢说:“令堂病得不轻,须赶紧服药。”

  “你有药吗?”大胡子口气缓和多了。

  “没有。”

  “那顶屁用!”塌鼻子嚷嚷。

  “小生自有办法。”谈迁不慌不忙地说,“二位稍侯,待我采些草药,随手炮制一丸,服下就好了。”

  两个强盗没吭声,心想:你小子若耍花招,不还驴不说,还剁了你。一袋烟功夫,谈迁回来了,手里拿着雀蛋般大小的一丸药,又黑又臭。“啥子鸟药,如此难看难闻?”“哈乒,熏死人了!”两个强盗虽然吹胡子瞪眼,但也懂得良药味苦,忙让老母吞下了这丸药。药刚下肚,老太太就脖子一伸,张口哇哇大吐特吐,吐了一地污物。吐过后,静静地睡去了,呼吸平稳,脸色红润。谈迁舒了口气,两个强盗也舒了口气。他们牵过毛驴,千恩万谢地送还给谈迁,放他赶路去了。

  那么,谈迁给大胡子老母用的什么灵丹妙药?其实是一丸屎壳郎滚圆的新鲜动物粪便。原来,谈迁察看了老太太的病状,认定是积食引起,排积就能解除胸痛腹胀。怎样才能排积?谈迁走出草棚,冥思苦想,突然瞥见几只屎壳郎搬动着什么动物的粪便,机灵一动,就从它们“手中”劫下一丸。新鲜粪便奇臭无比,老太太吞下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不吐才怪哩。这一吐,积食排泻,胸痛腹胀便消失了。

  谈迁躲过一劫,骑上毛驴继续赶路。天黑时,进了一个山村求宿。但几户人家看他寒酸,都不愿白白借宿。谈迁从村这头走到村那头,站在最后一家人的院门前,看了一会,就去敲门。门开了,露出一张憔悴的中年男人的脸,听得谈迁借宿,他一声不吭便要关门。谈迁念念有词:“爱子夭折,耕牛瘁死,区区农宅,门户不幸矣!”

  闭合的门扇又慢慢打开了,中年男人惊异地看着谈迁:“先生,您何以知道家门不幸?可有消灾灭祸的妙法?”

  “从知道处知道。有灾消灾有祸灭祸,乃小生济世之责。”谈迁慢条斯理地念叨。

  “请进,请进。”中年人热情顿生,跑过去把毛驴牵进院子,栓在槽上,喂以草料。又吩咐内人赶紧做饭,款待谈迁。饭后,中年人向谈迁倾诉了家中不幸:先是爱子患风寒症夭亡,后是耕牛饮井水暴命,祸不单行啊。“先生门外知情,必是高人,请指点迷津,为我家驱灾消邪吧。”

  谈迁盘腿禅坐,沉吟一会,吩咐中年人请房木匠择日把堂屋的门窗开大点,再把院墙铲低点,还有不要直接饮用院子里的井水,应该打上来盛在缸中,让阳光晒一两个时辰沉淀一下,然后饮用……

  次日凌晨,谈迁告别这家人上路了。昨天傍晚,谈迁观察到这家院门前有一棵核桃树,树上果实累累,压弯树枝几乎垂到了地面。假如这家有小孩,必定摘折低处的核桃果玩,不会树枝如此低垂。再看中年人憔悴的神情,必有重大创伤。谈迁注意到,这家院墙很高,且有一张牛皮搭在墙头,断定近日死过耕牛,因为农户一般不会宰杀牛的。故而谈迁才敢大胆地预言。他让中年人开大门窗,铲低院墙,是他发现这户人家的房屋太潮,院子太阴,通风采光极差,不利居住。而井水太“生”,照照阳光放置一段时间,就能起到灭菌淀杂的作用。

  这天太阳落山时,谈迁终于到达刘姓大户人家。说明来意,管家领他去见老爷。进得大堂,但见一银须垂胸的老者端坐太师椅上,目光炯炯地审视着来访者。

  “刘老爷在上,小生谈迁有礼了。”谈迁毕恭毕敬地深深施礼,朗声说,“幸闻老爷家藏一部《明实录》,颇为珍贵。小生欲撰明史专著《国榷》,现搜集史料,《明实录》不可不读,故特来贵府拜访求借,望老爷赐教。”

  这刘老爷早年为官,眼看明王朝风雨飘摇,便辞职返乡隐居,平生看重学问,爱交结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见谈迁年纪轻轻,却胸怀大志,打心眼里喜欢。但又怕谈迁是个花拳绣腿浮躁轻狂的水货,便要试试他的深浅。刘老爷也不搭话,手捻银须,吟出一句:“老朽眼拙,不识远足,寒舍三尺难盈步”

  谈迁心明刘老爷有戒意,出一上联探试,就诚挚地对道:“小生志专,为著明史,奇书一部便称心”

  刘老爷又出一句:“日月连贯,金光银辉照河山,汗青谁主沉浮”

  谈迁稍思后对道:“笔墨相濡,言舌誓辞凝文字,国榷力求囫囵”

  刘老爷吩咐家人上茶,随口吟道:“一杯清茶待贤才,二话不说让藏书,三生有幸遇知音,四季往复览史册”

  谈迁鞠躬谢过,满怀感激地应对:“十年寒窗磨秃笔,百里何以隔志缘,千头无绪求精华,万事纷纭润心扉”

  “管家,去书房拿来《明实录》,借于后生吧。”刘老爷面露悦颜,起身抱拳,一边转向后堂,一边咏诵:“君子之交谈如水,吃喝为俗,才学为雅,吾望汝专心立著”

  “承蒙老爷教诲,小生当不遗余力,完成鸿志。”谈迁再次躬身长拜,目送着刘老爷,充满自信地告别道:“史书之贵在于实,篡改是罪,褒贬是非,自律者微功流芳”

  谈迁借到《明实录》,返回家中后花几年时间抄完这部篇幅庞大的明朝史料书,为编著《国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榷意思?

国榷,是指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作者之所以起名国榷,想来是因为此书记载的是明朝历史,乃国家大事之集成。同时故国已亡,此名寄托了作者亡国之痛。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继承父志——著书立说来写国家史书,继任太史令。

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国榷的读音?

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榷 ,读音:[què]

基本释义

1.旧指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茶。~税。

2.商讨:商~。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私家编修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该书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引,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国榷成书时间?

国榷

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私家编修编年体史书,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该书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引,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1653年),谈迁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国榷》的资料?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

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国榷什么意思?

指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

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作者之所以起名国榷,想来是因为此书记载的是明朝历史,乃国家大事之集成。

国榷算野史吗?

是的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私家编修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该书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引,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国榷值得看吗?

值得看。1.国榷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国家级大型重点外宣项目,每年会发布关于中国的政策与成果、各行各业的人物故事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等各类信息,可以提供全面深刻的视角了解中国。2.国榷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科技、环保、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对于多样化的观众都有足够的覆盖面。3.国榷在制作方面非常用心,不仅有高质量的影像、音效等技术上的表现,还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关怀,可以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获得知识和启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zlgs/24844.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