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正文内容

有一位老师在给一位同学补课看图写话

2025-03-21 19:22:27励志故事1

一、有一位老师在给一位同学补课看图写话

今天,小刚生病了,李老师怕小刚赶不上课,便亲自来小刚家补课。

有一位老师在给一位同学补课看图写话

夜深了,醒醒困的眨眼,老师还在给小刚补课。老师讲的非常详细,小刚听得非常认真。直到深夜十一点才补完。小刚和妈妈把老师送出家门,老师也拿着手电筒回家。

天上金黄色月牙散发出的光芒照在了老师的脸。

二、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数学老师的形象

我的数学老师是吴老师。是一位年轻的优秀的教师。三十上下,长的眉清目秀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她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而且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一毫都不马虎。

记得有一次,课本上学到《测量》的时候,要调查当地月份的降水量情况。吴老师就亲自跑到气象台了解,帮我们搜集到准确无误的数据。这件事虽然是小事,但她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让我敬佩不己。她不仅对工作认真,而且对我们更是善解人意,很让我感动。

记得有一次,我不知怎么了,特别兴奋。上课了也静不下来,在和同学们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吴老师不露声色的打量我一下,而我却泰然自若地继续和同学在嘀嘀咕咕着,毫不领情。直到放学心后,老师把我叫到角落里。反覆的叮嘱我,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刚才没有批评你是怕你在同学面前丢脸。都这么大了,也要面子了。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我感到很内疚。我想说,谢谢你,老师。

三、怎样培养三年级孩子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习作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可见,三年级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在让学生无话不说,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 创设情景,交代写法,引导写作。

三年级学生从二年级写几句话过渡到写一段话,从以看图写话为主过渡到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话,这过程比较艰难,很多时候学生都感到为难。为此,老师就要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写作,重在教给学生观察与写作的方法。

二、 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大量阅读,注意积累”的兴趣。

在第一点“创设情境,引导写作”中,我重视的是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可是,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方法还不行,很多时候学生词汇贫乏,不知怎样才能写具体。面对学生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知道只有做到“大量阅读,注意积累”才能解决。因此,我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来指导学生阅读。

(1)从童话入手,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童话,以它的内容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吸引着每一个小孩子,每个小孩都喜欢看,三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如果让学生看各类作文书,学生兴趣不大,走马观花,“水过鸭背”,甚至产生厌倦感,但是,如果让学生看童话书,学生是百看不厌的。由于有兴趣,学生不但爱看,还在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描写手法。如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而这些描写手法靠老师去教是不够的,还要学生领悟,所以,看童话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三年级上学期里,每个星期六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书摊,图书馆去看至少半天的童话故事。学生对这一学习任务非常乐意完成,开始还要我布置,后来,就成了习惯,就算我忘记布置了,他们也会自觉地去看。

(2)师生共同看书,交流看书感受。我们要求学生多看书,但我们自己却把书放在一边,这样,老师没起到榜样作用,没法和学生身同感受,开展读书活动就很难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从每周的语文课里拿出一节来,师生共同看书。每人都静静地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互相问问。而我呢,边看边指导他们怎样在书上作批注,引导他们体会那些优美词句,有时个别指导,有时让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读书感受,有时我自己也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好笑的、体会深刻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就这样,这一节读书课,成了我和学生们互相学习的阵地。而我的做法,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只要有谁在讲话了,旁边的同学就会说:“你看老师多认真,你别吵了。”这真是“润物细无声”。

(3)做好阅读积累记录。我们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目的是让他们的词汇丰富些,使写出的文章具体些,生动些,而不是干巴巴的。但如果学生只是读,那么,很快会把看到的好词好句遗忘的,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设一个“课外积累本”,把看到好词好句收集在本子上,常常拿出来读、记。为了让学生做好这一项任务,我采取各种方法方式检查,有老师的随机检查,有同学之间的检查,有小组内交换检查,每周小组内竞赛,每月在班上竞赛,并以展示形式进行,看谁的书写好,谁收集的句子多,谁的词语最丰富、、、、、、一系列检查方式,一连串的竞赛,使学生由老师强迫积累变成了自觉积累。学生的词汇也慢慢丰富起来。每次作文,每篇作文,都有其闪亮点,或是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或是精彩的片段。这些都显示了同学们的进步。看到这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谁会不开心呢?

三、 轮流写日记,轮流当老师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百炼成钢”,作文也是这样,不常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是,天天写,学生也感到厌烦,老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批阅。为解决这问题,我采取了“轮流日记本”这一方式,即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一个日记本,每人轮流每天写一篇日记,后面写的同学要对前一篇文章加上评价后再写。老师每天只需要批改几篇作文就可以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也训练了学生的批阅能力。读到这里,有的老师就会问,就这么简单?学生能做吗?实践告诉我,在开展这项活动时,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分组时,每组的学生要均衡,即好中差都有,让他们自己选好组长,组长每天负责安排写日记的同学,负责督促组内同学按时写日记,负责保管好日记本。

(2)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三年级修改作文,重在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用错,有没有错字错词,哪个句子写得不通顺,哪个句子写得好……我们就是要慢慢渗透这些修改作文的一般知识。

(3)教师批改最好当面批改。因为改的作文只有十篇左右,每天是有时间当面完成的,面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批改方法,因为你写的评语他们还不会理解,领悟,但当面说他们会明白很多。

(4)教师要注意鼓励。英国学者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写作水平,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篇篇优秀作文来,我们只能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可取之处,来加以鼓励,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我们更要努力找闪光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有趣的话,都可以成为鼓励的依据。只有经常鼓励,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写下去。

(5)教师要重视优秀作品的展示。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轮流日记本里就会出现好的文章,这时,我便让他们读出来,还把文章发送到我的个人网页上,学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文章,那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有了。而且,一个学期下来,我还把他们优秀作文订成本子,让他们共同分享同学们的快乐。

“轮流写日记,人人当老师”,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这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训练他们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只有在三年级这一转折阶段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进步,他们的写作水平才有所提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zlgs/16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