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初二的故事?
一、华罗庚初二的故事?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
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这个数是7×3+2=23。
二、关于华罗庚的一个小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3个3个地数余2,7个7个地数也余2,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下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华罗庚这么快就解了难题了。”“看他平时成绩也不怎么样嘛,这次说不定是凑巧的。”只有华罗庚沉默不语,因为他自己知道,为了学好每门功课,他经常会忘记吃饭睡觉,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华罗庚终于成为了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三、一个华罗庚的故事,500字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 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 3个3个地数,还余2; 5个5个地数,还余3; 7个7个的数,还余2。 问这样东西是多少? 这是《孙子算经》中的名题。 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 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 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 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四、华罗庚的故事有那些?
他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年轻时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写了几个麻袋的草稿纸。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