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章 > 正文内容

谐音歇后语的由来/起源?

2023-04-07 02:37:20励志文章1

一、谐音歇后语的由来/起源?

谐音歇后语是汉语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句子形式的谜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句常见词语,后一部分是一个谐音的词语或词组,可以形成趣味性强的语言效果。例如:“劝人善,不劝人棉,见了人就说一声:嗨~~~"(棉花谐音“免耶”)。

谐音歇后语的由来/起源?

谐音歇后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诗词和民间故事的流传,人们渐渐形成出这种幽默的说话方式。在民间,许多谐音歇后语都是由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常常因地制宜,富有创新性。

谐音歇后语在生活中起到了丰富多彩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歇后语故事作文 400字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有一个地主,养了一个独生子。这个独生子读书非常笨,连着请了好几个老师都不行,地主就花大价钱,从外地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做儿子的老师。

但是,这个独生子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世罩,根本不去读书,这位先生即使再有本事,到这里也是白费,先生很是生气。一天,地主问先生:“我的独生子最近读书有没有长进?”先生回答说:七窍通六窍。地主听了,以为儿子大有进步,非常高兴,逢人便讲。

大家都在暗地里嘲笑地主,这时,一个邻居对地主说:“七窍通了六窍,这叫一窍不通,人家是在说你的儿子什么都不懂,你这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地主顿目瞪口呆。

关于“一窍不通”的记载,最早能在?吕氏春秋?这本书里找到。书中写到,残暴的商纣王听信宠妃妲己的话,下令将自己的亲叔父比干的胸膛剖开,取出心肝。书里评价这件事情时写道: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什么人们也不知道,一点儿也不懂,非常糊涂。

武大郎开店    汉语里有些很有趣的歇后语,“武大郎开店”即是其一,它的意思是“不请高人”。武大郎是人人皆知的《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他是好汉武松的哥哥,既无武松的能耐,也无弟弟的高大英俊,而是个五短身材又丑又矮的卖烧饼的一介凡夫。当然,武大郎在小说中并没开什么店铺,只是人们以其个子极矮的特征,造出一些词语罢了。    人们用“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讥讽主掌人事者或公信返氏司老板,不请能力、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参与工作。细想一下,社会上用“武大郎开店”的方式经营的人,还确实不少呢!    香港某大学想请一位朋友面试,本来谈好,滑散要介绍一位学识渊博,北京人士,去教普通话实用课程的老师。结果,却因为应试者资历高,是内地某大学任教多年的专才而落败,因为可能超过了该校原来任教的不少教师的水平。他们宁肯请些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工作,免得高人抢自己的饭碗!    有位公司老板如出一辙,他招聘的内部条件是不要“高人”,原因是以前请了有才学之人却“不听话”,于是得出结论是“奴才”比“专才”好用!活脱脱一副武大郎开店的架式。    社会要前进,事业要发展。“武大郎开店”的思想会妨碍社会进步,使事业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蒙受损失!要想改变“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的短视行为,关键是老板和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自己不做武大郎才是正途。

歇后语故事

七窍通六判塌模窍――一窍不掘缓通

有一个地主,养了一个独生子。这个独生子读书非常笨,连着请了好几个老师都不行,地主就花大价钱,从外地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做儿子的老师。衫举

但是,这个独生子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去读书,这位先生即使再有本事,到这里也是白费,先生很是生气。一天,地主问先生:“我的独生子最近读书有没有长进?”先生回答说:七窍通六窍。地主听了,以为儿子大有进步,非常高兴,逢人便讲。

大家都在暗地里嘲笑地主,这时,一个邻居对地主说:“七窍通了六窍,这叫一窍不通,人家是在说你的儿子什么都不懂,你这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地主顿目瞪口呆。

关于“一窍不通”的记载,最早能在?吕氏春秋?这本书里找到。书中写到,残暴的商纣王听信宠妃妲己的话,下令将自己的亲叔父比干的胸膛剖开,取出心肝。书里评价这件事情时写道: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什么人们也不知道,一点儿也不懂,非常糊涂。

小葱拌豆腐――一清橘困亩二白,擀面杖圆森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尺租,竹篮打水――一场空,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铁公鸡――一毛不拔。

三、歇后语故事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歇后语故事拾例

客话歇后语,除运用同音异义、谐音,以对比、暗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组成外,还有以特定故事组成者。对这种歇后语,如不明其故事,就难解释其寓意。现举例如戚侍下: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参考资料:更多%B9%CA%CA%C2%B4%F3%B9%DB/syzn.htm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高祥吵一刀两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宴虚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16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64.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165.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166.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167.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168.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169.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170.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17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72.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生不如死

173.伍子胥过昭关――一宿白了头发

174.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

175.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176.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177.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78.许褚咐者橘战马超――赤膊上阵

179.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180.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181.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182.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183.孙悟空翻筋斗――十万八千里

184.杨家将上阵――全家出动

185.佘太君挂帅――马到成功

186.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87.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88.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189.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90.罗成的回马枪――往后看

191.周幽王点烽衡团火台――千金难买一笑

19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2.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193.草船借箭――满载而嫌轿归

19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95.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196姜子牙卖面――折了本

197.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98.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199.袁世凯做皇帝――短命

200.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01.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202.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20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04.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05.得陇望蜀――贪心不足

206.程咬金的斧头――头三下子厉害

207.楚河汉界――一清二楚

参考资料: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橘桥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圆桐猛无人)

父轮档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wz/4761.html

标签: 歇后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