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4个孝子故事,比如说卧冰求鲤之类的,还要有所感想
一、就是4个孝子故事,比如说卧冰求鲤之类的,还要有所感想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感想:动物尚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子女尽孝,不经是理所应当,更是人之本性,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二、古今中外,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孙思邈为双亲治病
孔子
孔融让梨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三、急求写一篇孝老事迹
大孝至爱感动天地
----XX镇XX村孝老爱心模范XX先进事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XX市XX镇XX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多少年来无怨无悔的悉心照料服侍母亲,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德。
她就是XXX,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亲敬老的好女儿,她可敬可爱的故事和高尚情操一直是村里乡亲教育孩子的典范。
早些年,在她结婚后不久,母亲患上了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老了,瘫了,也傻了。父亲也是体弱多病,做不了重活,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娘家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曾秋月征得丈夫同意搬回了娘家住。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尽心照顾好母亲。
几十年如一日,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她把家里的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始终让家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每天都要给母亲翻身子、换被褥、洗脸、暖脚、擦身、换衣服、喂药、喂水,帮母亲按摩、活动,给母亲做适合母亲口味的可口的饭菜;甚至母亲大便干结,她还要用手往外抠……
由于早年操劳过度,母亲患有十几种慢性疾病,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病痛难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喜欢唠叨,她能理解这是病魔带给母亲的一种痛苦发泄,她默默地听着,一边帮母亲擦身子,一边心平气和的和母亲谈心拉家常,谈谈小孙子和小外孙的一些可爱的小故事逗母亲开心,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她常常领着孩子来陪母亲玩,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以此缓解母亲的病痛。由于身缠重病,母亲经常会头疼胸闷的,她除了要下地干活挣钱持家外,剩余的时间都守在母亲的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她还自学护理按摩;为了给母亲治病,她访遍偏方挖毛草根、捉蟾蜍,想方设法为母亲求医问药。
直到2009年11月母亲去世前的那些日子里,XXX每天都把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从未生过褥疮、穿过湿衣服,屋内也没有难闻的气味。看到她悉心照顾母亲的感人事迹,村里许多老人都时常来串门看望和陪陪她母亲,有时候来串门的老人或是左邻右舍会问:“XX啊,你每天这样照顾你母亲,都不回婆家,你婆家不怪你吗?为什么不把母亲交给你哥哥嫂子照顾呢?你这样一个人撑着值得吗?”她淡淡一笑,眼里泛着泪花,“她是我的母亲啊,照顾母亲是我做女儿的责任啊,能说什么值不值得吗。哥哥家孩子多,也很困难。我很幸运我有一个好婆家啊,
老公一家人都很理解也支持我。”是的,她老公一家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刚开始也曾有过一些埋怨,但看到她那么孝敬母亲,谁没有老的时候,谁没有母亲啊,老公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
她莫大的安慰,每每说起这些她都笑中带泪。她可能说不完整孝道的内涵,但在49年点点滴滴的坚守尽孝中,她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XXX,一个不善言辞的普通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其大孝至爱的事迹传遍了村内外,感动了千万家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