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章 > 正文内容

成语故事的简介

2025-03-24 13:06:39励志文章1

一、成语故事的简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成语故事的简介

二、满背三只眼二郎神线条

二郎神,本名杨戬。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戏神老郎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一般认为二郎神居于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有二郎神庙,所以有些说法里灌江口即都江堰。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劈山救母、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与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依天条将二郎神母亲压在桃山底下思过。杨二郎长大后“斧劈桃山”,救出母亲。

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的故事详细经过已经失传。

二郎神出身高贵,但是因自己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所以他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玉帝封二郎神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征剿花果山中玉帝关心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战况,并与道祖、观音等齐往南天门观视。

二郎神皈依道教,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居住灌口二郎神庙,受下界受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帐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称梅山七圣。麾下有一千二百草头神。梅山六友:康安裕、张伯时、李焕章、姚公麟、郭申、直健。

当孙悟空闹天宫后潜下界时,五个天王与诸神皆不能敌。观音趁此机会向玉帝推荐了二郎神,玉帝顺势就调二郎神出手擒拿孙悟空,二郎神果然不负所望完成了任务,玉帝赏其金花等宝物,但并未兑现之前所说的“高升”。

二郎神也与孙悟空英雄相惜,也与他建立了不打不相识的友情,在后来孙悟空保唐僧取经途中,力邀二郎神相助,并与之兄弟相称,携手相搀,星夜叙旧。梅山兄弟也称孙悟空为“孙悟空哥哥”、“孙二哥”,却对当时与孙悟空同行的八戒相当疏远,称其为“猪刚鬣”。二郎神帮助孙悟空打败了九头虫。

三、悬梁刺股的是谁? 黄袍加身是说谁?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大宋。

四、孔子的名言关于明德修身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吾日三省吾生。

吾道一以贯之,一就是明德了。

明德贵一,具体体现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也就是以平天下为己任,

明德在王道里:一人奉天下。

明德,如太阳,你的内心是和太阳一样吗?你的言行举止很阳光吗?你能照亮多远。

赵匡胤有个日出的诗:“未到海底千山黑,才至半空万国明”。

正大光明,正:端正自己;大:平天下为目标;光,积极阳光地去做;明,有上三为明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wz/16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