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章 > 正文内容

发明家皮皮兔的故事?

2023-02-21 01:09:38励志文章1

发明家皮皮兔的故事?

童话故事《发明家奇奇兔》

发明家皮皮兔的故事?

奇奇兔是很特别的兔子,他是一个发明家,会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

这一天,奇奇兔爬到山坡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他大声地说:“看,好漂亮的风景!”奇奇兔看看四周,一个朋友也没有,他想:我的话讲给谁听啊?我得有几个朋友,没有朋友的兔子,孤单单的,多可怜,只能自己对自己说话。看来,我要发明一种“寻找朋友的机器。”

回到自己家的园子里,奇奇兔开始想办法制造这样的机器。正在这时候,他看到邻居小白兔正在地里拔胡萝卜。小白兔拔出的胡萝卜沾满泥,一边拔一边叹气:“唉!胡萝卜上的泥太多了,洗起来真麻烦!”

“我该帮帮我的邻居。”奇奇兔想。他是一个聪明的发明家,很快造出了“洗胡萝卜机器”。

胡萝卜一放进机器里,水就“哗哗”地冲起来。接下来,大大的刷子自己就去刷泥土,然后,胡萝卜又“轱辘辘”地滚到洗衣机一样的清洗箱里,在那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更奇妙的'是,烘干机像电吹风那样,把胡萝卜身上的水珠子吹干。胡萝卜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滚进篮子里去。有了这种机器,小白兔太开心了。

奇奇兔想:现在,可以去发明我自己的机器了。他出去一边散步,一边想。忽然,奇奇兔听到生气的喊声:“还要来买?不行!绝对不行!”原来这是小灰兔在喊。小灰兔正在画彩蛋。买彩蛋的人太多了,有的人买了以后又来买。小灰兔从早忙到晚,拿画笔的手都累得发抖了。

奇奇兔想:我得帮帮小灰兔,发明一部画彩蛋的机器。奇奇兔很快造好了这部机器。机器一通上电,就开始转动起来。机器上的一只只蛋都排得整整齐齐的,好多只机器手握住画笔,在蛋壳上画画。画出笑眯眯的兔子脸,脸上还有几根胡须呢!机器画蛋真快呀!来买彩蛋的兔子都高高兴兴地买到了彩蛋。小灰兔更是笑得咧成了三瓣嘴。

“现在,马上要发明我自己的机器了。”奇奇兔趴在干草堆上,开始动脑筋。正在这时候,奇奇兔听到“呜呜呜”的哭声。原来是兔先生和兔太太在那里哭。“呜呜呜,狐狸把我们的家夺去了。”兔先生伤心地说“该死的狐狸,太厉害了,没有一只兔子能挡得住他!”

奇奇兔想:我得帮帮他们。于是,他又发明了一部“保卫兔子机器”。这部机器是一个大木箱子。最上面装了一面鼓。狐狸一来,机器就会“咚咚咚”地敲起来。这时候,箱子里就会钻出一只机器狗,“汪汪汪”地大叫。拿着大石头的机器手会扔出一块块大石头,向狐狸砸去。一把锔子也会弹出来,狐狸要是过来,就会割断他的喉咙。箱子外面挂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机器下面有四个轮子,可以像坦克那样开着去追狐狸。

有了这部机器,兔先生和兔太太可以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家里了。

发明了一部又一部的机器,奇奇兔想,这回一定要为自己造一部“寻找朋友的机器”了。他坐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动脑筋。

正在这时候,响起了“笃笃笃”的敲门声。小白兔、小灰兔。还有兔先生和兔太太都来感谢奇奇器兔了。大家都感激奇奇兔,夸他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奇奇兔忽然明白过来了: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去帮助别人,就会有许多许多朋友。压根儿就用不着再去造“寻找朋友的机器”了。

发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气的启示

瓦特住在格林诺克的小镇上,有一次,瓦特对着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发起了呆。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心过呢?瓦特就留了心。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壶盖为什么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壶盖就跳动了。”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吗?”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虽然在他祖母那里没有找到答案,但他没有气馁。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 ,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

蓦地,壶里的水蒸气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气喷出的地方。

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气的力量还真不小呢。他又想,壶里的蒸汽能推动一个壶盖,要是用很大的锅烧水,产生更多的蒸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后来,瓦特长大了,不过他可一直没有忘记小时候琢磨过的那个问题。后来,他经过多次试验,又学习了别人的经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是的,你没有猜错,他就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詹姆斯・瓦特。

二、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能够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比较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最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

三、爱迪生发明电灯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

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

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

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虽然这样,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DD“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有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四、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鼻祖,但大家也许并不知道,这位伟大的理论科学家还曾经发明过一款独特的“绿色环保”冰箱。

在爱因斯坦提出这一发明将近80年后的今天,几位德国物理学家正在基于他的设计研发用酒精作为动力的冰箱。这款冰箱具有可行性,这也说明爱因斯坦不仅擅长理论研究而且还是一个追求实用主义的发明家。

柏林马克斯波兰克大学的校长约根-雷恩说:“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知道要赚钱养家,因为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够接管家族生意。”爱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相对论的,当时他正在瑞士一家专利公司工作。但直到1926年,他那时已经开始在柏林居住,而且还获得了诺贝尔大奖,这时他开始产生了发明“绿色”冰箱的想法。

据称,爱因斯坦是在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有关一个普通的柏林家庭因为冰箱发动机外泄二氧化硫而被毒死的报道之后下决心研发出一款无毒冰箱的。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莱奥-斯莱德一起利用无害的酒精为原料设计出了这款环保冰箱。

虽然爱因斯坦还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但高技术的日新月异意味着他的发明永远都不会被投产,而且此后惟一一台基于酒精的原型冰箱也没有保留下来。所幸的是,现在上述德国科学家们并不想让爱因斯坦的发明彻底成为历史,他们说,至少制造这样一台冰箱也是对这位伟人的最好纪念。

五、史蒂芬孙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1、毕生的故事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

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

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

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

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

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2、袁隆平的故事

立志学农

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大学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

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

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3、爱迪生的故事

1847年,爱迪生出身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他对周围的一切就充满好奇,凡事总爱比别人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一天该吃饭了,妈妈却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全家人找来找去,最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自己也想试一试。

还有一次,他让邻居小伙伴米吉利吃了发酵粉,希望小伙伴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结果,小伙伴非但没有飞起来,反而差点送了命,害得家长带着孩子告到了爱迪生家里。

7岁时,爱迪生上学了,他还像以前一样爱问为什么。老师教给大家:2+2=4,他偏要问为什么2加2要等于4,尽管老师给他做了一般的解答,他还是不满足,气得老师骂他低能儿,要求他退学。

母亲把爱迪生带回了家,就这样,我们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仅仅上了3个月的学便被赶回了家,究其原因,只因老师嫌他太愚蠢。

爱迪生在家里由母亲带着学习,母亲教他数学、写字,还教他化学、自然。爱迪生对学习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化学,他把自己的零用钱攒起来全部买成化学用品,在家里的地窖里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呆在里边做实验。

4、贝尔的故事

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任务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任务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

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

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5、弗莱明的故事

现在医学上,青霉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杀灭病菌、消除炎症感染。也许,你并不知道,青霉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呢。

1928年9月,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正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种会让人致病的细菌。为了考察这种病菌的生活习性和致病机理,需要对它们进行培养观察。

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工作是在一间闷热、潮湿的旧房子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又需要多次开启培养皿,皿中的培养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莱明打开培养皿观察细菌,偶然发现在培养皿口上长出了蓝绿色的霉菌,而就在霉菌旁边,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现了清澈的水滴。

蓝绿色的霉菌为什么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将细菌消灭呢?弗莱明紧紧抓住这次“偶然”的发现不放,全力以赴地对这种蓝绿色霉菌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并进一步发现它对其它一些病菌同样有杀灭作用。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与研制出青霉素化学制剂的英国病理学家弗罗里、德国化学家钱恩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6、彭奈迪脱斯的故事

彭奈迪脱斯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研究制成了“安全玻璃”。

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脱斯正在实验室里整理仪器,不小心将一只玻璃瓶子打翻在地。这下可完了,实验室的地面是用石块铺的,玻璃瓶子摔下去还不破裂成碎片吗?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并没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现了一些裂痕,他随手又拿出一只洗净的瓶子,轻轻地向地上摔去。这次,玻璃瓶子却被摔得粉碎。两只瓶子的情况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脱斯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时隔数天,报上注销了一起车祸,横飞的玻璃碎片击伤了乘客,使彭奈迪脱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联想起那只破而不碎的瓶子,决心搞个水落石出。

他重新找到那只瓶子,仔细观察,原来那是一只盛过某种药水的瓶子,药水蒸发后在瓶的内表面结下了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看来,正是这层薄膜对瓶子起着保护作用。

“偶然”的发现促使他进一步研究玻璃涂膜,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附着力强、透明度好的合适涂料。后来,他又用涂料将两层玻璃粘合在一起,发现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这样,“安全玻璃”终于诞生了。

扩展资料:

发明家定义:发明家,指创造、拥有新装置、新设计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响人类生活水平、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在人类发明史上作出伟大奉献或在发明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之所以伟大,一方面是他们的发明带动了世界文明,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物故事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以下是中国部分发明家和外国部分发明家人物名称以及对应的发明:

中国发明家

毕升――活字印刷术

蔡伦――造纸术

沈括――(宋朝)发现用细丝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

古代炼丹家――火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硫磺、硝石、皂角一起烧的硫磺伏火法)

慧元――(元)奶粉,奶疙瘩

张衡――(78-139)浑天仪、地动仪

诸葛亮――(三国)馒头、木牛流马、孔明灯

中国现代发明家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

袁隆平――杂交水稻

季汉生――电子稳压节能灯、中华龙壶 [1] 

席跃久――抓捕器、抓捕警棍

外国发明家

爱迪生――(1847~1931)电灯 电影 电报 电话 留声机 复印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费莱明――青霉素

彭奈迪脱斯――安全玻璃

比罗次――圆珠笔

瓦特――蒸汽机

西门子――发电机

本茨――汽车(内燃机趋动)

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电报

诺贝尔――炸药

贝尔德(1888―1946)英国发明家。1926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电视机。

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磅秤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第一架实用直升机

罗伯特・汤姆森――第一个充气轮胎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奥托(1832~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戴姆勒(1834~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093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

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

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发明家。1867年发明安全炸药。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克罗地亚发明家,交流电,特斯拉线圈。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发明家,发明温度计。

鲍勃――人造血管

利兰・克拉克――人造血液

约翰・冯・诺依曼(1903~1957)――计算机

莱布尼茨(1646 ~1716)――二进制数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发明家

1、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连续工作5昼夜。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由于碳丝表面多孔,性脆,强度很低。不久被钨丝代替。

2、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中国发明家的故事

三年级作品

毛笔的传说

人:蒙恬

地:战国时期中山地区

事:蒙恬发明毛笔

物:野兔、石灰

质、聿

时:公元前223年

大意:传说,毛笔是由战国时代的大将军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大将蒙恬

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蒙恬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给秦王。当时,纸

和笔还没有完成,大家都是用聿来写字很不方便。战争没有开打的时候,蒙恬喜

欢出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回军营,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

在地上拖出了弯弯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用兔尾巴来代替聿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蒙恬一气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进了门

前的一个山石坑里。

有一天,他发现山石坑里的那支「兔毛聿」,兔毛湿漉漉的,兔也变得非常「听

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这个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过了碱性水

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因为这枝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竹」字头,把他

叫做「笔」。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一、水蒸气的启示

瓦特住在格林诺克的小镇上,有一次,瓦特对着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发起了呆。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心过呢?瓦特就留了心。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壶盖为什么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壶盖就跳动了。”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吗?”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虽然在他祖母那里没有找到答案,但他没有气馁。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 ,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

蓦地,壶里的水蒸气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气喷出的地方。

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气的力量还真不小呢。他又想,壶里的蒸汽能推动一个壶盖,要是用很大的锅烧水,产生更多的蒸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后来,瓦特长大了,不过他可一直没有忘记小时候琢磨过的那个问题。后来,他经过多次试验,又学习了别人的经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是的,你没有猜错,他就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詹姆斯・瓦特。

二、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能够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比较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最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

三、爱迪生发明电灯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

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

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

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虽然这样,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DD“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有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四、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鼻祖,但大家也许并不知道,这位伟大的理论科学家还曾经发明过一款独特的“绿色环保”冰箱。

在爱因斯坦提出这一发明将近80年后的今天,几位德国物理学家正在基于他的设计研发用酒精作为动力的冰箱。这款冰箱具有可行性,这也说明爱因斯坦不仅擅长理论研究而且还是一个追求实用主义的发明家。

柏林马克斯波兰克大学的校长约根-雷恩说:“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知道要赚钱养家,因为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够接管家族生意。”爱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相对论的,当时他正在瑞士一家专利公司工作。但直到1926年,他那时已经开始在柏林居住,而且还获得了诺贝尔大奖,这时他开始产生了发明“绿色”冰箱的想法。

据称,爱因斯坦是在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有关一个普通的柏林家庭因为冰箱发动机外泄二氧化硫而被毒死的报道之后下决心研发出一款无毒冰箱的。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莱奥-斯莱德一起利用无害的酒精为原料设计出了这款环保冰箱。

虽然爱因斯坦还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但高技术的日新月异意味着他的发明永远都不会被投产,而且此后惟一一台基于酒精的原型冰箱也没有保留下来。所幸的是,现在上述德国科学家们并不想让爱因斯坦的发明彻底成为历史,他们说,至少制造这样一台冰箱也是对这位伟人的最好纪念。

五、史蒂芬孙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查看全部7个回答

innisfree京东-精品惠聚,天天特价,嗨GO不停!

innisfree京东-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商品齐全,品质出众,让您足不出户,畅享HI购!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发明家的故事有哪些?

爱迪生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回答不了,老师就当着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后来他妈妈就从学校把他拉回来自己教,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艰苦奋斗,还有他的自信、自强、自立和非凡的才智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举世闻名的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等。为人类做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人们荣誉为“发明大王”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有一天,牛顿在花园里散步。突然,一个熟透了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离开树枝,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方向呢?因此,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就这样,牛顿由掉苹果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当物体初速度不够大时,物体总要落向地面,当物体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总也落不到地面,现代人就创造了地球的卫星、火箭了,它们可以一直绕着地球转,可以不落回地面了。 说明了凡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做一个细心发现问题的人。

12 浏览198

发明家的故事大全集

爱迪生的故事: 天真好奇孵小鸡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很焦急并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问爱迪生在干什么,小爱迪生回答说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气又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初尝试验 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到邻居缪尔・温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温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几天后,爱迪生把几种化学原料配在一起,拿给父亲的帮工迈克尔・奥茨吃,爱迪生告诉迈克尔・奥茨吃了这种东西人就会飞起来,结果奥茨吃了爱迪生配制的“飞行剂”后几乎昏厥过去。爱迪生因此受到了父亲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们的警惕,劝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爱迪生玩并远离他。 爱迪生与无影灯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跳动的壶盖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国的科学家。 他小的时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饭。火炉上,一壶水开了。开水在壶里翻滚,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发出啪啪的声音。 瓦特很奇怪,就问祖母:“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祖母说:“水开了,壶盖就跳动了。” 瓦特又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会跳动呢?” 祖母回答不上来。 从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炉子旁边仔细地观察。他看见水开了,壶里的水汽直往上冒,冲起了壶盖。他想:壶盖是被水汽推动的,一壶开水产生的水汽,能够推动一个壶盖,更多的开水会产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瓦特长大以后,还是不断研究这个问题。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很多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28 浏览416

著名发明家的故事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Thomas AlvaEdison,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米兰镇。8岁上学只读了3个月。老师骂他“小笨蛋”,因为他经常爱问为什么而让老师下不了台,他辍学后随母亲学习。他对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专心致志注视榆树叶芽怎么生长,秋风如何使枫叶变色。为了试验孵小鸡,他可以长时间趴在鸡窝里;为了探索蜂巢的奥秘,他愿意被蜇得鼻青脸肿;为了试验摩擦生电,他在雄猫身上狠命搓揉直到双手伤痕累累。9岁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与实验哲学》,如获至宝,逐页研读,逐项实验。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实验室。从12岁起,在底特律-休伦间铁路列车上卖报,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火车上,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实验。他还在列车上自己编印《先锋周报》,从而认识到刚问世不久的电报的作用。1862年他奋不顾身地从火车轮下救出一幼童,幼童的父亲为答谢他,教他掌握了电报技术。 1873年~1874年,他发明了同时发送二条和四条消息的发报机。1876年在纽约附近的门罗公园建立起他的“发明工厂”,一座大型实验室。许多发明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任美国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完成多项军事产品的发明研制。1931年10月18日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人们颂扬他:“他虽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这位传奇式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奥秘在于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学习。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时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得不挤出时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赞誉他:“他差不多已70高龄了,还在阅读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书,而且不断地提出问题。”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电话装置,使电话从传送2~3英里扩大到107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多种植物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其后又不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1888年起研制电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 他虽然精于实验研究,对理论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他于1885年发现热电子发射的“爱迪生效应”,但未能作出相应解释。 1931年10月21日在为他举行葬礼时,人们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停电1分钟,以悼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这“1分钟”使人们想起他的发明给电气时代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光明,以及他的可贵的学习创造精神。

124 浏览9553

关于发明家的小故事

1 爱因斯坦是美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 他的着作《相对论》,内容非常深奥,很多科学家都看不懂。有一次,一群大学生嘻嘻哈哈地纠缠着他,要他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相对论”。 他神秘地眨了眨眼睛,微笑地说:“你坐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只坐了一分钟,就觉得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2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但是对一些生活琐事却常常心不在焉。1933年,他到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院任职。有一天,研究院院长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秘书拿起听筒,听到对方说一口德国口音很重的英语: “请问院长在吗?” “很抱歉,院长出去了。”秘书回答。 “那么,也许……你能告诉我,爱因斯坦教授住在什么地方?” 当时大学当局有个规定,绝对不许外人骚扰爱因斯坦,为的是让他能专心于研究工作。因此,她客气地拒绝告诉对方爱因斯坦的住址。这时,电话听筒里的声音变低了: “请你别说出去,我就是爱因斯坦教授,我要回家去,可是忘了家在哪里了。” 3有关他的谦逊、纯朴和幽默,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一名中学生听老师说,爱因斯坦是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就写信向他请教一道几何题的解法。爱因斯坦虽然忙碌,但他爱护年轻人,于是亲笔写了回信给那孩子,为他解答了几何题。 爱因斯坦的邻居,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放学后总爱到爱因斯坦家里玩。妈妈知道以后,把孩子责骂了一顿,同时赶紧跑去向爱因斯坦道歉,说孩子不懂事,浪费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您不必介意。她带甜饼给我吃,我教她做数学题。不过,我从她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还要多!” 像这一类趣事,简直多得不胜杖举。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科学家。

112 浏览4813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

1、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国的科学家。他小的时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饭。火炉上,一壶水开了。开水在壶里翻滚,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发出啪啪的声音。瓦特很奇怪,就问祖母:“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祖母说:“水开了,壶盖就跳动了。” 瓦特又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会跳动呢?”祖母回答不上来。 从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炉子旁边仔细地观察。他看见水开了,壶里的水汽直往上冒,冲起了壶盖。他想:壶盖是被水汽推动的,一壶开水产生的水汽,能够推动一个壶盖,更多的开水会产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瓦特长大以后,还是不断研究这个问题。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很多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2、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追根问底。有一次,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想自己也试试。 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的。回家的路上,他还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有一次,为了想知道火的奥秘,他竟在邻居谷仓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场火灾。事后,他挨了父亲一顿毒打。 爱迪生7岁时上学,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十分呆板,还搞体罚。幼小的爱迪生对此十分不满意。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 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同学们都说他笨,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学校学习不到3个月,他就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规教育。 爱迪生的母亲亲自教孩子读书写字,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一次,母亲给他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上介绍的小实验迷住了。他在家里搞起了小实验室,把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实验用品上,一有空就做实验。 爱迪生11岁时,到火车上当了报童。在得到列车长允许以后,他在行李车的一个角落里,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室。 一次,火车的震动把一瓶黄磷震翻在地,着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wz/1175.html

标签: 发明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