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正文内容

论语励志名言及翻译 论语励志名言及翻译摘抄

2023-07-28 15:34:48励志名言1

论语翻译(21)?

  《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励志名言及翻译 论语励志名言及翻译摘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关于礼的名言及翻译?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

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陈毅

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阿诺德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卢梭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唐张九龄

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查里德菲尔

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

——阿诺德

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罗曼·曼兰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欺泰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管仲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仲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卢梭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对于他们已经做了坏事,不防宽大为怀,如果你愿意。对于他们将做未做的坏事可决不能放松。 ——罗曼·罗兰

让一得百,争十失九。 ——马克

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提奥格尼斯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柳宗元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够再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家教育的过错,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如果说家里溺爱太过,常常使人懦弱无能,应该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德行的缘故。

——洛克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默生

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 ——雨果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贫而无诌,富而无骄。 ——子贡

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综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洛克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怀忌恨。

——斯宾诺莎、

这就是纯朴性格的好处:如果说这种性格有时会叫人作出非常笨拙的事情,如果说这种性格在上流社会几乎可以肯定会让具有它的人遭到毁灭,那么从另一方面说,这种性格对于具有相近性格的人来说,它的影响却是迅速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司汤达

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望的。 ——富兰克林

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惟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 ——巴尔扎克

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雨果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然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的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老不可满。 ————魏微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 ——萨迪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唐·吴兢

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 ——歌德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培根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洛克

一切礼仪,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为,言不由衷的欢迎,出尔反尔的殷勤而设立的;如果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形式就该一律摈弃。

——莎士比亚

不应嫉妒天才人物,就像不应该嫉妒太阳一样。 ————尤里·邦达列夫

一个头脑正常的人,是不会自满的。 ——圣西门

小学生励志名言及故事?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4.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5.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6.如果没有定位,我们一天将茫然四顾;如果没有目标,我们一生将毫无意义!

论语为政第二翻译?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述而》的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到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这样的学 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投到我孔门之 下),我不也感到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而我并不感到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为别人考虑事情有没有不尽心 尽力呢?我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技能(教给我的知识) 我有没有反复练习(操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独立做事, 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意何在了(哪些事情不 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 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超过规范)。”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复习(温习)学过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而可以从中获 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你如果只学习而(但)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 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真是高尚啊,这个颜回啊!一箪(碗)米饭,一瓢水,住 在简陋的巷子里,别的贵族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 (好学的)乐趣。真是贤德啊,我的弟子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怎样学习的人,不如那些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 人又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二种理解:“懂得仁义的人,不如那些喜爱仁义的人;喜爱仁义的人又不 如那些以施行仁义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而枕在胳膊上睡觉(弯着胳膊 当枕头睡觉),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富有的生活和 高贵的地位,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也不长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翻译:孔子说:“多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我可以选择 他好的方面跟着他学,看到他不好的方面我要对照自身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站在河流的上游)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 样(匆忙)啊,不(遗漏)放弃任何一个白天和黑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啊,但男子汉却不可以他的改变志向啊。”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 多考虑最近发生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啊。”

论语中霸气励志的词语?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远乎?

这章经文中,曾子用了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来说明读书人一定要有弘大的志向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因为任重而道远。这是一句非常霸气的励志用语。说明了读书人的责任与担当。

人生格言论语励志育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论语里面励志的句子?

本人从小喜欢读《论语》,对它比较熟悉,书中有很多孔子为人处事,学习工作的经验之谈,充满了大智慧。书中励志的句子很多,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不胜枚举。

论语:子在川上曰……翻译?

原文多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孔子立于河边说: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现多用于形容时间的宝贵或强调对将要逝去者的珍惜。

论语翻译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辞达而已矣。”

白话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my/38221.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