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励志小故事
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目标的励志小故事,欢迎阅读!
第1个故事:猎人的目标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才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事实上,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都会阻碍我们前进,要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实际,最终可能是一事无成。
第2个故事:一个心理学家的试验
某天,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第3个故事:爱因斯坦的目标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次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 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国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颇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人生智慧: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在比赛中获胜。
第4个故事:萨尔洛夫将军的目标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读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他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他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一生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周的目标,一月的目标,一年的目标。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哲人的话是对心理学家结论的概括注解,所以,教师要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设计人生目标。
第5个故事:山田本一的小目标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人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验证了“凭智慧取胜”确实是他获得成功的经验所在。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的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的跑完。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大的成功由小的目标铺垫而成。
第6个故事: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清晰的.目标
哈佛大学曾用25年的时间,进行过一项跟踪调查,被调查者是一批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大致相当的年轻人,通过他们来判断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结果表明,3%的被调查者有着十分清晰且长远的目标,10%的被调查者有着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被调查者目标模糊,27%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人生目标与长远规划。
25年之后,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再次找到这些被调查者,结果发现:在25年的时间里,仅有3%的被调查者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一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奋斗。25年后,他们几乎个个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
另外那27%没有目标的被调查者,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经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经常都在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世界,而从未想过要努力奋斗,出人头地。( )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所以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所以成功相对来说也打了折扣。这项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曾这样说过:“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是啊,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身处何境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只有目标正确,成功才会降临。所以,亲爱的朋友,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清晰的目标吧,你肯定需要的!
第7个故事:有远大的目标并行动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的那一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气做动力,那么用气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于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决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目标,所以成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