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故事作文
一、饺子的故事作文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邻居大嫂。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饺子情结
去年,去了一个很远的亲戚家做客。这个家中的长者,是一对老夫妇。很不幸,这个我应称之为“姑婆”的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几近是六亲不认,不认识丈夫不认识女儿,更何况是我。
那天,我们正围成一桌吃饺子,她的糊涂劲上来了,管我姑公叫“叔叔”,管我叫“阿姨”,一会儿要吃米饭,一会儿要下面条,稍不如意,抓住一个东西就往地上摔。姑公见她闹得不象样,便板脸起来,说到:“再胡闹,再胡闹我就不理你了。”说也奇怪,姑婆立刻乖顺得像一个孩子,千依百顺。这时,电话铃响了,有人急着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丢下碗筷匆匆要走,临行前哄姑婆说:“听话,好好地吃,我一会儿就回来,否则我就再也不回来的。”这时,姑婆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边,从衣袖里掏出了几个快要揉烂了的饺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朝我们这边张望,一面紧张地递给姑公,说:“我知道,你最喜欢吃咱们家门前槐花包的槐花饺子,这几个是槐花馅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这里,怕他们都给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着神志不清的姑婆,望着碎得无法下咽的槐花饺子,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一幕,在场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它是那样的动人。我见到了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花。一个人,可以不认识家人,不认识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称为叔叔,也可以称比自己小几辈的人为“阿姨”,但却永远无法磨灭掉心中那份隐约的爱,那份似有若无的牵挂。什么样的感情能这样超越时空,在空白的记忆里留下这样的一笔?
从此以后,每每再有人向我谈起爱情或亲情的伟大时,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这个让我不知道该称作为爱情还是已升华为亲情的爱情。
二、《奶奶的饺子》作文
每当街头那边的饺子店传来了一阵阵的饺子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奶奶,就会想起奶奶包的饺子……
小的时候,奶奶经常在家里包饺子给我和弟弟吃,有时候我们因吃剩的一个饺子而发生了“战争”,那时,奶奶就在一旁静静地站着,幸福地笑着。在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就和弟弟在一旁看着奶奶如何包饺子,有时候我们也学着包了几个,不过都包的不大好看,要不就是“将军肚”,要不就是“小瘦猴”。现在,我和弟弟说起那时就哭笑不得。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也会包饺子了,而奶奶呢,渐渐的变老了,虽然还包得动饺子,却总是忘记了一些步骤,包的饺子就像我和弟弟小时候包的一样,虽然样子变了,但是那饺子的味道永远都不会变。因为——它是奶奶给我们包的,那饺子上永远都会有着奶奶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是奶奶的生日,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一起动员来包了一顿饺子宴。我和弟弟就帮奶奶斟茶倒水、捶腰捶背,服侍奶奶。把奶奶服侍得好不开心,那笑容快把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了。我和弟弟对奶奶说:“奶奶,今天是您的生日,您就是寿星公。等会在吃饺子的时候,里面会有一个您最喜欢最喜欢的萝卜馅的饺子,如果您吃到了它,你就会有福气的。”奶奶听了,摇了摇头笑着说:“呵呵,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有老花眼了,哪会有这么好福气吃到我最喜欢的萝卜馅的饺子啊。”我嘟着嘴说:“奶奶啊,那可说不定哦,没准你就会吃到呢!”过了一会儿,饺子蒸好了。我和弟弟搀扶着奶奶坐到椅子上,然后我就拿起了筷子往奶奶的碗里拨了几个饺子,对奶奶说:“奶奶,您的福气要来咯!”奶奶笑着拿起了筷子吃饺子,当奶奶咬到第四个的时候,忽然叫了一声:“呀,是我最爱的萝卜馅饺子!我咬到了!”我和弟弟笑着说:“奶奶,早就说您有福气了!你咋就不信呢?您看,这不,被我们说中了!”在整顿饺子宴里,充满了一屋子的笑声。
到现在,我还是忘不了奶奶那时包给我和弟弟吃的饺子的那种味道,因为——它是奶奶做的。(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龙文学
三、饺子的来历的作文50字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