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创业 > 正文内容

今天去母亲家正好碰到断父和妹妹在做那个,我该怎么办?该不该告诉母亲?

2023-02-11 23:44:21励志创业1

今天去母亲家正好碰到断父和妹妹在做那个,我该怎么办?该不该告诉母亲?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趁他没发现之前报警

今天去母亲家正好碰到断父和妹妹在做那个,我该怎么办?该不该告诉母亲?

哈哈 继续继续 要看刘备了

把继父打一顿,搞邪了!

你妹妹多大?是养父吗?

正确的做法是报警

关于母亲的故事(这三位母亲的故事让人不淡定了)

我有三位母亲。

第一位母亲,便是我的大娘。

大娘是父亲的亲嫂子。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爷爷他们解放前,在青岛市小港一路开鱼行。生意遍布全国各地。想当年,也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境比较殷实。

大爹是家中长子。自幼聪慧,三岁便能认识400字。后来考上北平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

就是这么一个高富帅,也难逃父母之命。真是旧时的悲哀。

那时,都实行包办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爷爷奶奶给他订了娃娃亲。

对方也就是我的大娘,是我们邻村的,家境虽不如我们家,但也是一个地主之家。只是大娘各方面都不如大爹,又是裹过脚的。

上过大学的大爹,见过大世面,实在太优秀。又怎么能看好小家碧玉的大娘呢?!大爹想悔婚,爷爷奶奶不同意。所以,婚后他们过得并不幸福。

而大爹,因为小时候,被土匪绑架过,也留下了后遗症,心脏不是很好。所以27岁便英年早逝。

此后,大娘便没有再嫁,和一儿俩女在我们老张家一直到老。

那些年婆婆儿媳一起生,所以大爹家的大哥和大姐比我父亲都大。父亲在亲弟兄们当中排第四。父亲和他的三哥,弟弟,妹妹。都是大娘一起带大的。

也就是说大娘看自己的仨孩子时,顺便把自己的仨小叔子和小姑子一块儿看了。

奶奶不在家住,她是在市区给我的俩姑姑家看孩子,和姑姑他们一起生活,很少回家的。

父母结婚以后,依然和大娘一起生活。那时候大娘家的大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结婚了。

大哥考学直接分配工作,去了贵州的贵阳轮胎厂。但是给大娘留下了一个孙子东,和大娘一起生活。

我出生之后,因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又不在家,姥姥和姥爷离的远,更指望不上。所以只能大娘带我。

大娘当时已近60岁,因为裹过脚,走路不方便。身体其实是不允许带我的,但是没有办法,那时候我们家太穷了。(特殊时代,爷爷奶奶他们,把财产、家业全部上缴国家,我们家便成了一穷二白)。

父母想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只能不停的工作。而母亲再能干,带着刚出生的我出去干活,也是不现实的。

幸亏,抓住了大娘这根救命稻草。

白天父母出去干活,大娘在家带着我和东,料理着这个家。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家里有老人,这样父母回家,也有一顿现成的热饭吃。

那时的条件真艰苦呀。

寒冷的冬天,大娘带着东和我,去菜地里捡别人家不要的,晒的很干的白菜叶。拿回家放锅里煮熟了,剁给鸡吃。

种的大豆,豆子长高了,有好多豆虫,残害庄稼。我们仨就去地里捉豆虫,然后把豆虫带回家,大娘把它们加工好,放油里炸着吃。

玉米成熟了,我们掰几瓣回家煮着吃,偶尔能看到玉米棒子上的虫子,大娘也不害怕,煮熟后,都把它吃了。

后来知道,大娘经历了六零年的那场灾难。差点饿死。没得吃,吃了观音土,身上肿的厉害。不能走路,就在炕上躺着。村里人都以为她活不成了,但她就是靠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

后来,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慢慢有了改善。

记忆中逢年过节我们都是一起过。每次过节都很有,“仪式感”。

比方说过“二月二”。大娘会炒一些黄豆吃,还会做一些面棋子,棋子里面放花生油,鸡蛋等。大小分三种。很小的,然后中等的,大一点的。

当我的馋隐上来时,大娘会拿出来给我吃,在那八十年代初,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都是非常好的奢侈品。

过端午节,大娘会让我和东,一起去采一些艾蒿回来,插在墙上,海东还会做一些布艺的小人,把艾蒿放在小人儿里面。我们拿着小人玩儿。

那时候没什么可玩的玩具,我们也是穷开心嘛。自己找乐。

大娘的手很巧,一块儿普通的面团,经过她的手,则会变出各种花样的馒头。

哺乳期的妇女,谁的奶不好,只要经过大娘的手,给她们理顺,就会变好,而且不收一分钱。

大娘的乐善好施,在我们村可是出名的。

我上小学二年级,大哥把大娘和东,都接回了南方贵州,他们的家。

此后大娘再没有回青岛。

大娘走之前,几乎大半个村的人,都来给她送行。

而我很长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大娘走了,离开了我们。有一次买了两根冰棍,放在口袋里,快步往家跑,想我一根儿,给大娘一根儿。跑了一半,突然想起来,大娘已经不在家了,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我上高中二年级,大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年72岁。

我听到这个消息,哭成了泪人。我想说,大娘我还没有侍奉您呢,我没尽一点孝,您怎么就走了呢?!

想大娘这一生,真的是遗憾的一生。

遇到了一个不爱她的大爹,结果又早早的离开了她。

曾经有一次,大娘看到我父母在吵架。大娘对父母说:“你们还有人吵架,我连个吵架的人也没有”。说完了这话,大娘跑到自己房间里,想起了往事,哭个不停。

我们后来才知道,大娘去了南方过得并不好。大哥是那种没有主心骨的人,在家也不主事,大嫂也不是个孝敬人,对大娘很不好。

而我们都以为,大娘当初离开青岛,是去南方享福去了。

谁又能想到,现在的青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能知道,我们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当时大娘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走的。

大姐二姐还有我,我们仨姐妹怎么地,也能把大娘照顾的很好。。

退一步讲,父母和大娘相处了那么多年,一直很尊敬大娘,从未红过脸。父母也会把大娘养老送终的。

如今,每次提到大娘,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我常想,如果大娘活着该多好啊,她看到她喜欢的小春儿,长大了结婚了,有了俩孩子了,那该多么的开心啊。

可惜了,大娘听不到。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痛苦和无奈,没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第二位母亲是我的婆婆。

内心深处一直很感谢婆婆,因为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在我们家老公是最小的,上面有一个大姐,还有一个哥哥。

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我们家,没有婆媳之争,也没有妯娌之痒。用哥哥的话说,“上村下滩,像我们这么和谐的人家不是很多”。

我觉得,这也得益于婆婆的正确引导。

婆婆心地善良,属于那种说话办事,都很让人佩服的人。谁家有解不开的疙瘩,也愿意到婆婆这里来诉说,婆婆就会伸出援手。

所以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连我们的村长、书记都敬她三分,逢年过节都来婆婆家走动。

没拆迁前,家里经常来要饭或者要钱的,婆婆从不嫌弃。她觉得,若不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谁又能出来这么做呢?!所以,她总是让我,把人家吃饭的饭钵,刷洗干净,再给人家盛热饭、热菜。

如果没有合适的,就给几个钱。不会让人家空手而归。

这件事深深地影响我: 对生活在最底层的人,都能有如此的爱心,对他人,还会错吗?!

心存敬畏,所以我和婆婆一直相处的比较融洽。

婚前,婆婆就对我讲,这个家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这几处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这边是婆婆在讲,那边是我感动的在哭。

心与心的交流,让婆媳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因为知道这个家,建立起来的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个家,还有这个家的人。

而婆婆也确实待我不薄。从心里让我感到很温暖。

结婚后,我们没有多少积蓄。

一次,老公的弟兄,让老公买酒,但是没给钱。我当时小声嘟囔了一句,“怎么买酒不给钱呢”?也没好意说出口,这笔钱我们拿不出。

婆婆当时只问了一句多少钱,然后再没吭声。结果我们前脚刚到家,婆婆后脚就跟来了,她是把买酒的钱送来了,还问我够不够,不够再给她说。

记得当时我拿着这笔钱,眼泪差点掉出来:如此贴心的婆婆,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真是我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结婚前几年,每次回妈家,因为家中不是很宽裕,我都很少花钱买东西。每次,都是婆婆大包小包的准备好,让我们带回去给我父母。

以前我在商场上班,我们晚上下班很晚。而那时老公的工作也很忙。大冷天,每次回家看到家中火红的炉子,我就特别的感动:感谢婆婆又让公公给我们生炉子,让我们回家能感觉到家的温暖。

后来公公病倒了,是很厉害的脑血栓。不能走路、说话,吃饭也需要打成流食。当时婆婆也六十多岁了,但她依然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而这一做就是八年,直到公公病逝。

我们村从10多年之前就拆迁了,到现在已经回迁三年多了。面对巨大的利益,有好多人家,因为拆迁问题闹得非常的不愉快。婆媳不和,兄弟不睦,姐妹之间也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的,到现在还在打官司。

而我们家,因为婆婆的正确引领,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之间也互相礼让,所以很自然的躲过了这一劫,大家至今仍然愉快的生活。

婆婆曾说过,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眼教,三等人用嘴教。我一直觉得,婆婆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婆婆用她的行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该如何做人,做事。

婆婆,谢谢您,这个家有您真好。

第三位母亲便是我的亲生母亲。

母亲长得漂亮,身体好。特别的勤劳能干。虽是文盲,却识大体。对待老人孩子很有耐心,这些大家都看得见。

母亲在姥姥家时就特能干,被村里选到镇上生产队干活。干起活来,不比男人逊色。用她奶奶的话说,“从没听到老三说累”。(母亲在家排三)

母亲脑子活,干活找方法,也不给人亏吃。所以,和她合作过的人,都喜欢靠着她,继续合作。

父母婚后没多久,奶奶要求分家。便找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开始给父亲,九叔,大娘分家。

结果,奶奶不但要把他们住的好房子给她小儿子,也就是我的九叔,家里稍微有点值钱的东西,都要给九叔。

而我父母和大娘,分了一栋年久失修、下雨天还漏雨,需要端盆接雨的老房子。而东西本就不多。分家的人,觉得实在是不公平,分不下去了。便来征求母亲的意见。

母亲说,分吧,那些东西她不要了。

当时缺柴少,母亲怀着我,已有五个月的身孕。走了很远的路,捡了好多草,搭了一个大草剁。分家的人说,这得给父母。

九叔说,他们没烧的,能不能来拿一些。母亲同意了,房子都给他了,还差一把草吗!

家就这样分了,村里人则对母亲竖起大拇指。

父母和大娘去了破漏的老房子。而父亲的其他堂哥,听说老房子住人了,都回来要钱。要求每人200块。5个堂哥,就是一千块。

原来,那房子是爷爷们一起修建的,人家回来要也是有理的。

父亲的大堂哥可怜父母和大娘的情况,没要钱,这样,本就一无所有的父母,给了其他四个堂哥800块后。我们家就更穷了。

我出生后,政策上,有300块钱的独生子女奖励。

当时父亲在沧口的沙岭庄搞副业。这3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母亲便 独自做主,给我办了独生子女证,把这300块钱领回家,然后就是这300块钱起步,连拖带借盖起了房子。

至于盖几间房,父母起了争议。父亲觉得,家里没钱,少盖。母亲认为,东(大娘的孙子)也大了,还有大娘,得多盖。不得不说,母亲就是有远见。

后来按照母亲的要求,盖了八间房子,六间正房,两间盛杂物的厢房。

母亲白天下地在生产队干农活,回家也闲不住。家里养好多鸡,还有两头猪。父亲则继续他的搞副业。

就这样,父母一刻也不得闲,我们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

一次,奶奶跟九娘闹别扭,在街上,母亲把她叫到我们家坐坐。母亲下地干活去了,大娘陪奶奶在家。奶奶看到我们家的摆设,还有缸里的粮食都满满的,感叹的给大娘说,“分家时,什么也没给小春她妈,现在日子过的这么好”。

奶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姑姑家住。后来,母亲听说她想回来住,不识字的她就坐车,再倒车,竟然把奶奶,从市区的姑姑家安全的接到我们家。

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先给奶奶吃。这是惯例。

饭前,我们先拿盆打水,让奶奶洗手。再给奶奶端饭,然后我们再吃。

后来,我们和九叔家轮流照顾奶奶。每次奶奶来我们家,母亲都给奶奶买猪头肉,我和弟弟也跟着沾光,再给我和弟弟买猪蹄。改善一下生活。

母亲特别干净,印象中我们家的床单,都是白色的。奶奶的被褥,一直也是母亲拆洗。

有一年母亲外出做生意,出去大约有半年的时间。父亲开始也没有,给奶奶洗被褥的习惯。

奶奶轮到我们家住时,被褥脏的不得了。父亲也不会干这些活,后来父亲把小姑姑叫来帮忙,这样奶奶的被褥,才又重新干净起来。

所以姑姑们都一起夸母亲干净,对奶奶也好。

母亲不止一次的说过,老人错了不错,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人不见天见。

母亲对姥姥家的人也特别好,不管哪个舅舅,哪个姨来借钱,都是力所能及。即使家里没有钱,也会出去借,然后让他们满意而归。

而且无论奶奶家的人对母亲如何,母亲从不去姥姥家,说婆家的人一个,“不”字。只说好,不说坏。

她会说,她哪一个大姑姐家的孩子,见她孝敬老人,给她买了件衣服,或买了一块布等等。

母亲特别会联络人,她做的咸菜很好吃,经常会给街坊左右都分一下,邻居们也会夸她,连一块咸菜都做的这么好吃。

母亲也特别讲信誉,说话办事都是非常利落的人,谁家有什么事情找到她,她都乐意帮助人。

母亲的这些事,深深的影响着我。

我不止一次的给弟弟说,我很感谢母亲,不仅仅是她生养了我,而且她面对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时,能有一颗平和心。

奶奶对我们家虽然不是很好,但母亲仍然不计前嫌,将奶奶侍奉到老。

反之,如果母亲和很多不明事理的人那样,对我们说,“奶奶对我们家不好,我们不用管她。”这样的话我们也没有现在良好的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反而害了我们。

这就是我的三位母亲,内心深处我深深的爱着她们,感激她们。是她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不是贾玲,也没有她那样的才华,将母亲的故事拍成电影。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能将她们的故事,拍成电影,那她们满满的正能量,也将感动大家。

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呢?父母在,能叫一声“爸妈”,真的是一种奢侈,一种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愿我们珍惜有父母的日子,趁父母在,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真是一种痛苦。

2021,愿我们都好好的。我们的父母都安康。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的百灵,一个热爱生活的二胎宝妈

爱好:听书,跑步,爬山,听音乐

座右铭:我若精彩,蝴蝶自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cy/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