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所有世纪的戏剧天才是谁?
在大不列颠岛中部的沃里克郡内,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小城――斯特拉福城。这座小城以诞生了一位伟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而闻名世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卓越的戏剧家、诗人,被马克思誉为与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并列的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莎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6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的发展,斯特拉福镇已是颇具规模的贸易集散市镇。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个自耕农的儿子,因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转而弃农经商,后来当上了斯特拉福镇的参议。1557年,约翰娶了贵族地主罗伯特・阿登的女儿玛丽・阿登。1564年4月23日,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了,4月23日正好是英国传统节日――圣乔治节。52年后莎士比亚去世时也正好是4月23日。
莎士比亚7岁时进入斯特拉福市文法学校就读。当时文法学校的办学目的,只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拉丁文文字,其他天文、地理等都不讲授。在学校里,小莎士比亚非常喜爱罗马诗人奥维德和维吉尔等人的作品。特别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更令小莎士比亚爱不释手。课余,小莎士比亚喜欢在家乡周围的田野、森林里嬉戏,倾听农民的闲谈,听取过路人讲述关于旅途中的趣事。14岁时,莎士比亚离开了学校。
1582年11月27日,18岁的威廉・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结婚。安・哈瑟维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比莎士比亚大8岁。结婚不久,莎士比亚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伦敦。伦敦是当时英国最大都市,居民当时就达到了20万人。莎士比亚在伦敦很快找到了一份剧院工作。开始时,他的工作是帮助剧院干一些杂活:右时也偶尔扮演一下剧中配角。
当时的英国,中世纪沿袭下来的戏剧体裁开始得到改造,以古罗马戏剧为模本的悲剧和喜剧大批问世,不过这时戏剧还处在原始阶段。当时剧作家以“大学才子”为代表。如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等。
莎士比亚在25岁时写出了第一个剧本,描写了两个王族间的内战,在1590年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大大鼓舞了年轻的莎士比亚。随后的1594年,他又写了三部作品,合称《亨利六世》,描写了英国亨利王朝各种事件的三部曲。一部描写英法百年战争的事件,一部描写英国30年内战,即“红白玫瑰”战争,第三部描写的是内战的继续。在第一部剧本中,莎士比亚站在英国立场上描写这场战争,把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描写成“巫婆、冒险家”。在最后一部剧本中,充斥着恐怖的描写。随后他又写了历史悲剧《理查三世》,描写了约克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盛衰的历史。1595年,他又写了编年史剧《查理二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反映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莎士比亚在剧中再现了过去历史事件,同当时都铎王朝的口气比较吻合,体现了他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希望实现开明的君主统治。但是国王并不是君权神授的人物,必须为民众谋福利,否则就会被叛乱者起来推翻。以致伊丽莎白一世也认为《查理二世》描写的历史和都铎王朝有几分相似,以致担心自己会落到同理查二世一样的下场,就下令让书报检查机构禁演了这一个剧本。
在这一段时期,莎士比亚又写了另两个滑稽喜剧――《驯悍记》和《爱的喜剧》,而最迷人的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剧本是为某一贵族结婚庆典上演出所写,主题是爱情自由,剧本以结婚喜庆的场面告终。继《仲夏夜之梦》之后,他还写了两个喜剧《威尼斯商人》和《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讲述了威尼斯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向新兴商业资本家安东尼复仇的事,揭露了高利贷者的罪恶。
莎士比亚第一部天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1594―1595年间开始上演,通过一对青年情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反映了爱情理想和封建势力的冲突以及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赞美了纯洁的爱情,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即“爱情至上”。
16世纪90年代后半期作品中,莎士比亚描写了不同阶层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物的精细观察。另外,莎士比亚剧内的情节也特别引人入胜,语言也十分传神。初期,他的剧作动作性很强,随着技艺的进步,剧本情节越发精彩。再次,莎士比亚的剧本是诗意和戏剧性情节的完美结合,主人公不仅用诗的语言讲话,而且他们本身以及他们的感情也都具有浓郁的诗意。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新婚诀别,在剧中写:“那是报晓的云雀,不是夜莺。瞧,爱人,不作美的晨曦已经在东方的云朵上镶起了金线,夜晚的星光已经烧尽愉快的白昼,蹑足踏上了迷雾的山巅。”
早期,莎士比亚还涉猎了当时诗歌创作的另一个形式――十四行诗。莎士比亚一共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大多数献给一位男性朋友的。作为一个诗人,莎士比亚登上了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的诗歌的顶峰。不过写诗并不是他的专职,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戏剧方面。
1594年,莎士比亚进入“宫内侍奉剧团”,1601年,他又写了悲剧《汉姆雷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2世纪丹麦的复仇故事。王子汉姆雷特的父亲被人暗杀,母亲嫁给汉姆雷特的叔父,最后王子为父报仇。剧中的汉姆雷特被莎士比亚赋予了人文主义理想,将其塑造成了一个为人民爱戴的形象。作品揭露宫廷的罪恶,指出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但纵有重整乾坤的愿望,也无能为力。这与贵族爱塞克斯悲剧有一定联系。当时爱尔兰爆发了提龙领导的起义,大贵族爱塞克斯为了邀功,成为远征军总司令。但是,爱塞克斯并没有成功地完成任务,因而受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冷遇。于是,他决定发动政变,结果事泄被杀。在《汉姆雷特》剧中,莎士比亚对“有财有势者”特别愤恨。另外,莎士比亚描写了一个杀人犯国王,影射了当时的国王伊丽莎白一世。莎士比亚并希望一切都能得到改善,反映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幻想。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即位。莎士比亚相继写了悲剧《奥塞罗》(1604年)、《李尔王》、《麦克白》(1606年)、《安东尼与克莉奥巴特拉》(1607年)等。其中前三部剧本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雷特》一起,形成了他悲剧体裁技巧的高峰。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艺术和思想日臻完善的时期。
1609年后,莎士比亚艺术风格出现了根本的转折。1609年,他写了一出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尔克斯》。传奇剧是一种既非悲剧、又非喜剧,而是二者离奇混合的戏剧体裁。随后,莎士比亚写了三个传奇剧《辛白林》(1610年)、《冬天的故事》(1611年)、《暴风雨》(1612年)。莎士比亚这种风格的剧种很快风行起来。同时代的剧作家约翰・弗莱彻、波蒙都写了不少同样形式的剧本。
在《辛白林》中,莎士比亚写了国王辛白林前妻所生女儿伊摩琴爱上了地位较低的青年贵族波塞摩斯・里奥那托斯。但国王不容忍这种结合,将波塞摩斯驱逐出境。同时在戏剧中表现了上层统治者的专横和凶残。
莎士比亚的最后一本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八世》,写于1613年。该剧描写了一个真实故事,暴君亨利八世为了娶他看中的宫中女侍,就把妻子送上了断头台。但是,莎士比亚为了逃避统治者的迫害,在该剧末尾大量加上词句来赞颂当代的伊丽莎白一世及健在的詹姆士。当《亨利八世》在环球剧场演出时,发生了大火,致使剧场被毁。从此以后,莎士比亚没有再写一部剧本。
莎士比亚在20多年的时间里,写了三十七部剧本,两部长诗,一部一十四行诗集。另外他还编辑了一些别的剧作家写的剧本。莎士比亚在这一些剧本里,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对英国社会作了极为细致的描述。剧本大多从历史、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采用现成的题材,但所表现的却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他塑造的人物生动感人、极富个性,语言华丽而富于诗意。他所写的剧种有悲剧、喜剧、历史剧等,尤以悲剧最为驰名。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不仅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还列述了不同时代、国家以及阶层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他的历史剧歌颂国家统一,拥护王权,反对分裂,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他的喜剧,歌颂个性自由,个性现实享受,主张平等自由,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道德观。莎士比亚的剧作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富有人民性。但是,莎士比亚由于时代、阶级所限,并没有看到劳动群众的力量,认不清真正的社会罪恶根源,因而过多地倾向于宣扬人性、英雄和爱情。
1613年,莎士比亚49岁时,离开剧院回到斯特拉福市。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时年52岁。三天后,他被葬在了斯特拉福教堂的祭坛下面,墓前树立一块墓碑。上书:“好心的朋友,看在耶稣的面上,切莫移动埋葬于此的遗骸。不碰这一石块,上天保佑,使我尸骨不安者必受诅咒。”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