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创业 > 正文内容

俞敏洪创业 俞敏洪创业故事

2023-07-05 14:30:00励志创业1

俞敏洪创业团队?

新东方三个创始人分别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俞敏洪创业 俞敏洪创业故事

俞敏洪1993年11月创办了新东方学校,并在34个城市建立了英语学校和其他学习中心。1996年,徐小平和王强相继回国,参与新东方的创建和建设,2001年,徐小平因管理理念不同而离开新东方;2002年,徐小平被俞敏洪邀请回到董事会。2006年,徐小平第二次离开新东方,成立了真格基金,并开始进行天使投资。王强也从新东方管理层淡出,成为了真格基金的合伙人,但他们仍然是新东方的股东。

俞敏洪创业原因?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 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到今天,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大约有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目前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仅今年就有87.2万名。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89%,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俞敏洪说,“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新东方到了今天,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新东方为何能从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脱颖而出,俞敏洪说自己最成功的决策,就是把那帮比他出息的海外朋友请了回来。

俞敏洪创业励志故事?

有一次,俞敏洪在黄河边,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子的水。黄河的水特别浑浊,简直不忍卒睹。他就将水放在路边,耐心地安静地等待。一个小时之后,俞敏洪惊讶地发现,那瓶浑浊的水变成了两部分,四分之三的水变清澈了,只有四分之一是沉淀下来的泥沙。

俞敏洪是这样诠释的:假如我们把这瓶水清澈的部分比喻成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将那些浑浊的、沉淀的泥沙x比喻成我们的痛苦。当你摇晃一下以后,你的生命中整个充满的就是浑浊,是弥散不尽的痛苦和烦恼。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以后,尽管泥沙总的分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它沉淀下来了,就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的心沉静下来,不瞎搅和,你生命中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俞敏洪的创业理念?

俞敏洪,新东方的创始人,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101位,一个曾经的留级生,却从中关村的一间平房,打造出中国出国留学的航母。

俞敏洪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心得、成功之道,凝结成一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书中涵盖俞敏洪的“创业理念”、“管理哲学”、“投资原则”、“创业者修炼”、“生活哲学”等8个方面,是对处于迷茫的我们,弥足珍贵的指南针和航海图。

俞敏洪认为,那些成功逆袭的人,往往做到了“3个坚持”,才是他们翻身改命的秘诀。

俞敏洪的创业特点?

1、创业者一定得有痞子精神

创业要想成功,那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置死地而后生的那种痞子精神,不成功不罢休。尤其是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只有自己有成功的信念,有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才能让自己有一直坚持下来的勇气。但是有一点也得注意,当事业慢慢做大之后,这种初始的痞子精神必须要有所转变了,这个时候要更严谨规范一点,这样才能让事业长久做下去。

2、要制定一个有利于自己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价格战略

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一个企业能否在价格战略方面做好,是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就比如俞洪敏,他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曾成功的通过打价格战抢占了先机,从而快速的领先市场,为自己的企业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3、做生意诚信不可丢,诚信经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创业做生意诚信不可失,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信,这样才能被人信任,企业才能做大做久。俞洪敏曾经就说过,新东方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了诚信二字。这也足以看出,诚信二字对于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诚信做事诚信对人,才能让自己走等更高更远。

4、不要害怕顾客挑剔、挑刺

一般很多人做企业的时候,都会特别害怕顾客挑剔难缠,从产品和服务中挑刺,给自己找麻烦。其实,顾客挑剔、挑刺对自己的企业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只有从这些挑剔的顾客中知道自己企业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去转变和改正。俞洪敏就很聪明,他主动请顾客挑刺,他会通过各样的渠道和方式收集不同学生对教育和培训的期望,让他们来批评和挑剔新东方,找到自己企业的缺点所在,从而一点点的去更进。

俞敏洪创业失败故事?

成立新东方,北大湖强吻表白女同学。

俞敏洪的创业资源?

有校友,北京大学校友也是宝贵资源,另外俞敏洪老妈也是女强人,运营初期帮了很多忙,在校外培训兴起的大背景下,北京的师资,生源都对地方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俞敏洪说,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而历经了二十年的奋斗,截至2014年,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大约有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89%,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俞洪敏的创业经历?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创业动机是什么?

为了出国留学

俞敏洪当初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出国深造,十分羡慕,自己也主动联系了美国的大学,但对方只能提供20000美金奖学金,还差10000的费用拿不出来,俞敏洪为了攒够学费,创办了新东方。

如果你要问俞敏洪出国学习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俞敏洪发现,新东方的赚钱能力非常强,跑到国外去深造,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国内做点事业,于是把美国的同学叫了回来,有徐小平,还有当年嘲笑他的王强。

俞敏洪创业的特点分析?

俞敏洪在正式创办新东方之前,在培训学校打工。打工期间,他想了很多很多,也做了很多。随着观察和积累到了一定时候,1993年就开始实践操作。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朦胧的未来,在北京的中关村一间陋室俞敏洪就创办起新东方学校。当时俞敏洪只办了一个托佛考试培训班。

俞敏洪先观察和积累,准备充足后再实践,实践是有痛点或主要需求做支撑。起步呢,只办一个托福考试培训班,是从低门槛起步,还是目标细分法的运用。

观察+积累=准备=计划=随时掌握主动权。不论是创业还是做销售,甚至是做所有的事,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正所谓有备无患嘛。咱们古代有句话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zsty.com/lzcy/29803.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