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
一、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
伽里略史话 伽里莱.伽里略 (Galilei Galileo) 在1564年出生於意大利.比萨。父亲是一个布匹商人。在年青时代,伽里略除了显露出数学方面的才能外,还十分擅於弹奏鲁特琴。伽里略进入了医学院后却成为了惹人讨厌的人,因为他经常对一些广为人所接受的信念作出批评。最后他父亲终於允准他退学。二十五岁那年,伽里略的好友们哂盟麄兊挠绊懥Γ官だ锫阅轨蛟诒人_大学任职数学教授。 1610年,伽里略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伽里略改善了他的镜片研磨机,并设计了一个能够将遥远物件放大30倍的望远镜。伽里略透过他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他亦看见了月球粗糙的表面、金星有类似月亮的盈亏和土星赤道附近有不规则的突起。他还发现天空的任何一个方向是布满了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之恒星。以上其中一些观察结果是支持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但是,当时的人只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固定而不可改变的,同时他又认为天体正在环绕著地球转动,这种想法我们称之为「地心说」。纵使哥白尼曾提出过「日心说」,即天体正在环绕著太阳转动,但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个说法。可是,伽里略却引用他观察天体的结果,不断发表支持「日心说」的论证。那时,伽里略是一个受到敬重的人,所以,还有一部份人认同他对「地心说」的怀疑。 1616年,天主教宗教法庭开始关注伽里略所提出的学说。直到1625年,当伽里略写了一本名为《关於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书后,宗教法庭竭力从各方面查封这部著作,并妄图使伽里略在法庭前受审。1633年,果真举行了诉讼,并在诉讼过程中,迫使他否定自己的观点,放弃哥白尼的学说,还要他为自己所提出的学说「认罪」。 自这次诉讼之后,伽里略回到佛罗伦斯。伽里略在他未曾双目失明之前,完成了有关力学的著作。1642年,伽里略卒於佛罗伦斯附近的阿切特里。

二、科学家的事例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正确,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要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这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他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三、伽利略简介(200字以内)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一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利雷为准。
四、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伽利略认为
一个光滑圆球,一个光滑下凹轨道,让球自由运动,球又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把轨道的一面变得稍平些,还是这个结果,也就是说球的水平分运动更远了。
可以推理,如果一面是水平的,球将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将一直水平运动下去。
这样就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