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为什么要带贾宝玉去自己房中午睡?
从文本故事看,贾宝玉跟着老太君贾母到宁国府赏梅,在会芳园中忽然想睡中觉,秦可卿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安排贾宝玉在这里午睡。但是,贾宝玉一见“燃藜图”,心中便不快。又看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就断然不肯在这里午睡,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见贾宝玉的反应如此强烈,秦氏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因而,不是秦可卿要带贾宝玉去自己房里午睡,而是贾宝玉强烈要求去秦氏房里睡中觉。贾宝玉为何“断断不肯”在上房间午睡,秦可卿又为何要把他带到“我屋里”去呢?
第五回书是《红楼梦》人物和故事的总伏笔,预示了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二钗的结局,这个伏笔的“执笔者”其实就是贾宝玉。假如没有宝玉这一中觉,恐怕就没有太虚幻境“谜指十二钗”这段故事了。文本故事表面,秦可卿似乎是引梦人,把贾宝玉引入梦中,在警幻仙境预见了贾家的命运归宿。正是因为我们把秦可卿写读成了引梦人,所以才有秦可卿为什么带贾宝玉到自己屋里午睡的疑问。
因贾宝玉见了燃藜图和一副对联,便不肯在上房内间午睡,秦氏这才把他带到自己屋里。以此理解,应当是贾宝玉主动要去秦氏房里的。为什么呢?
书中写道:“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秦氏屋里有“引梦香”,引梦香之香就是“天香”。这个情节中的“天香”,指的是花袭人。秦氏屋里“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这幅对联,照应“袭人而来”,其实袭人早就来了,要为贾宝玉引梦。
这幅对联中隐藏着“袭人”,也暗藏了“冷香丸”。花气袭人(“芳气袭人”),解开嫩寒,驱散春冷,这才打开梦境,贾宝玉入梦。故此,花袭人才是真正的引梦人。袭人的判词中说:“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桂、兰都是书中所说的“天香”,这样的判词,秦可卿没有。没有“引梦香”,秦可卿如何引贾宝玉入梦?
秦可卿既不是引梦人,更不是出梦人,当贾宝玉被夜叉海鬼拖下悬崖,大叫“可卿救我”时,秦可卿并没有出现。贾宝玉在梦中挣扎,却是袭人等众辈丫鬟惊呼:“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这才把宝玉从梦境中唤出。
此时,秦氏正在房外吩咐丫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书中说,秦可卿听到贾宝玉梦中喊她的小名,十分纳闷:“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秦氏看猫儿狗儿打架,听到贾宝玉叫她小名,正自纳闷,只引宝玉入梦而没有引他出梦。把贾宝玉唤出梦境的,却是宝玉的“跟前人”花袭人。贾宝玉出梦之时,依然是“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也不知是谁的吩咐,众人端来了桂圆汤,贾宝玉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这一笔对于贾宝玉这段午睡故事非常重要,也是秦可卿把他带到自己屋里睡中觉,袭人引他入梦、出梦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因,咱们下文再讲。
袭人见贾宝玉起身,便去给他系裤带,“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袭人吓得赶紧缩回了手,问贾宝玉这是怎么回事。贾宝玉在梦中经历了与秦可卿的“警幻之事”,被袭人一问,便红了脸,捻了一把袭人的手,暗示她不要再问。书中交代,“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
回到荣国府,袭人又问宝玉在梦中遇到了什么故事,“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贾宝玉便一五一十地给袭人讲述了警幻仙境的奇遇。讲到与“警幻之事”这节,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书中说,“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知道贾母已经把自己给了宝玉,遂与宝玉“偷试云雨情”。
贾宝玉跟秦可卿、袭人领“警幻之事”都是背着众人的,都是“偷试”。不同的是,一次是在梦中,另一次则是在“现实”之中。这一切,书中暗示都与袭人有关。为什么呢?其实,“游幻境迷指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回书,揭示的是宁荣二府的血缘关系,尤其是暗示了荣国府的“仙缘”,是“甄宝玉送玉”故事的继续演绎。
秦可卿原本没有把贾宝玉带到自己的屋里,而是带到了“上房内间”。贾宝玉一见房中的燃藜图,以及那副对联,就不肯在这里午睡,秦氏这才带他到“自己屋里”。贾宝玉为何因一幅画,一副对联就心生反感呢?这就要解读“燃藜图”的寓意,以及那副对联讲的是什么了。
燃藜图之“燃藜”,讲的是西汉成帝刘骜末年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刘更生,也就是刘向专心致志在天禄阁校书。这天夜里,有一老者柱青藜拐杖登阁而入,见刘向在暗中诵书,便吹燃青藜杖,讲起了开辟鸿蒙之前的故事。“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这就是贾宝玉在警幻仙境听到的《红楼梦曲》的开头一句。
燃藜老人又讲了《洪范五行》,刘向感觉到老人所讲的内容十分广博难记,便撕开衣裳,解下衣带以作记录。讲到天亮时,老人便要辞去,刘向问老人叫什么名字,燃藜老者说:“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红楼梦》引述这个典故,并非是说贾宝玉不喜仕途经济,更不愿习帝王之术,而是交代了贾宝玉及贾家的血缘身份。
刘向,是西汉皇室庶出,他的祖上是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兄弟。《红楼梦》中的荣国府贾家同样是“庶出”,但是,这家庶出却是被朱洪武由嫡长子贬为庶出的。朱洪武在《朱氏世德碑》中,把一母同胞的大哥朱兴隆(朱重四)说成是“孟兄”,孟兄就是庶出长子。原本是嫡长子,是有继承仁祖淳皇帝龙衣资格的,因为变成了庶出,那就不能继承龙衣了。
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读过,朱元璋兄弟四人,大哥朱重四(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朱兴祖),兄弟三人的名字都是以朱元璋的曾用名朱兴宗为字辈而得,合起来是“隆盛祖宗”。做了皇帝后,朱元璋重新以字辈厘清皇统,自家皇室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字辈,“兴字辈”就变成了旁支。故而,“燃藜图”中隐藏了《洪范五行》,寓意朱洪武家的五行字辈。
燃藜老人自称是“太乙之精”,其实隐伏了秦可卿之死,太乙,就是“张太医”。张,指的是张宿,为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象征的是大明王朝。太乙,即太一星,是帝星,张太医就暗喻了明朝的皇帝。燃藜老人把刘向叫做“金卯之子”,同样被《红楼梦》借喻为明朝,金,即“金玉良姻”之金,无论《水浒传》,还是《西游记》、《红楼梦》,都以“金”象征朱元璋,这也是因为他们家五行字辈的缘故。卯,就是月亮,即明月。
“虎兔相逢大梦归”,就是明朝遭遇了虎年,以及属虎的人便“大梦归”了。属虎的人,就是顺治皇帝。大明皇统亡于康熙元年(1662年),这一年,也是虎年。
燃藜图是这个寓意,跟贾宝玉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就出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之上。“人情”,即甄士隐家与葫芦庙所在的仁清巷,“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也在这里借住过。“兴隆街的大爷”就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朱兴隆是桂林靖江王一世祖。
桂林靖江王城中有一个洞,名字叫“雪洞”,也叫刘蟾洞,所以,刘姥姥说薛宝钗的住处像“雪洞”。这幅对联就隐藏了与“燃藜图”一样的寓意,荣国府贾家就是被贬为庶出的“兴隆街大爷”的后代。如此,贾宝玉见了“燃藜图”和对联,当然就十分反感,不在这里睡了。
张太医断言秦可卿必定活不过春分,这一笔隐藏的是崇祯之死,宁国府其中的一大寓意,就是象征了朱家皇统。贾敬,就是谐音崇道炼丹,最后疑似死于丹药的嘉靖。嘉靖之父后来被追谥为“兴皇帝”,也有“兴隆街大爷”的意思,所以,贾珍后来跟贾雨村的关系比较密切。
宁国府是一个谜题,除了跟嘉靖有关而暗示了其高于荣国府的皇统身家外,还与宋徽宗、宁王主权有关——这个谜题,我将专门撰文解读。
秦可卿把贾宝玉带到上房,其实是提醒他的身世。贾宝玉十分反感自己的庶出身世,便到秦可卿的屋里午睡。进了秦可卿的屋子,贾宝玉立即闻到了袭人的香气,而且是“花气袭人”。袭人是带着天香的,贾宝玉无疑就是在天香楼午睡。
《红楼梦》中的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说的是陈氏太后在怀朱元璋期间,梦见在舍南麦场吃下了一粒神仙送给她的白色药丸。梦醒之后,这粒仙丹仍然有香气,第二天凌晨,朱元璋出世。这其实就是《红楼梦》第一梦《仙缘》,也是“香橼(缘)”。
白色即冷色,薛宝钗的“冷香丸”就出自这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其中就暗藏这“冷香”,贾宝玉入梦,其实还与薛宝钗有关。
贾宝玉来到天香楼,闻见袭人天香,自然十分欢喜,他家原本就是天香嫡派子孙,货真价实的“帝孙”。因此,警幻仙境中因警幻仙姑指引而与秦可卿发生了“警幻之事”,就是其真实身世的隐喻。说得更通俗一点,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写的是朱家太庙。“那僧”把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巨石化作扇坠大小的美玉,送到人间富贵之乡享乐,又交割到太虚幻境,再把它送到荣国府,其过程就是“甄宝玉送玉”。
虽然是朱家正脉,仁祖嫡派子孙,但却没有得到秦可卿的认可。所以,入梦之人、出梦之人都不是秦可卿,而是花袭人。
花袭人把贾宝玉从太虚幻境中呼唤出了,立即送上桂圆汤,解了贾宝玉的噩梦。桂圆汤,其实就是隐写的桂林靖江王府,与“人参养荣丸”是同一种寓意。林黛玉原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她就是靖江王城中人。靖江王城前面是漓江,漓江发源于灵渠,广西桂林靖江王城就在“灵河岸上”。王城之中,有一座石头峰,名叫独秀峰,应当就是青埂峰的原型之一。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在荣禧堂中见到了“荣穆王”。“荣穆王”三个字,就隐藏在荣禧堂、南安郡王、穆莳这三个符码之中,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不妨打开第三回书,找找“荣穆王”。
荣穆王就是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兴隆街大爷”的嫡派子孙。
回到荣国府,贾宝玉强与花袭人行警幻之事。这就意味着贾宝玉的身世得到彻底证实,他就是“龙衣人”的正脉后代。“花珍珠”、“花袭人”其实暗藏的就是朱世珍,也就是仁祖淳皇帝。这是后话,容在其他文章中进一步解读。
贾宝玉是在梅花盛开之时,随贾母、王夫人等来到宁国府的,又是在会芳园忽然倦怠要午睡的。“梅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符码,象征的依然是朱洪武以及大明皇统。
“不在梅边在柳边”,薛宝琴踏雪寻梅,栊翠庵梅花盛开,等等,都说的是南京朱元璋孝陵的案山梅花山。宁国府梅花盛开,证明这座王府象征的是朱家皇室正统,其中以孙权的“权”,暗示了宁国府与宁王主权有关。“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其实说的是宁国府的朱统托(八大山人)与荣国府的朱若极(石涛,石兄),这两大和尚画家在经历末世劫难后“遇合”。白首,说的是落发僧人。
梅花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寝,故而,薛宝琴以《赤壁怀古》暗喻了贾家的结局:“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无论荣国府、宁国府,都将在一炬大火中结束故事,他们都将“爬灰”。
贾宝玉被秦可卿带到天香楼,梦入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裙钗的册页,又见到了警幻仙子所率之群芳。饮“群芳髓”,与“万艳同悲”,其实,他的梦境并没有离开宁国府——宁国府中就有“会芳园”。“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宿孽总因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贾宝玉就是在宁国府预见了金陵裙钗的悲剧结局。
宁国府象征大明皇统,皇统灭亡,红楼中人“大梦归”。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