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点符号争功的童话作文 谁来当王
一、关于标点符号争功的童话作文 谁来当王
啦啦啦德玛西亚
二、儿童优秀故事标点符号的争吵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么……哦,不说大家也知道。” 水平高的要数句号,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三、标点符号历险记怎么写一篇二年级作文
可是个个都是聪明活泼。大哥叫做小“逗号”,别名又叫“小
蝌蚪”;“句号”二哥圆滚滚,像一个小胖子;老三叫做“感
叹号”,别名又叫“长舌头”;“问号”老四学问大,别名叫
做“小耳朵”;老五叫做小“冒号”,绰号叫做“两只眼”;
“引号”是老六,别名叫做“四方脸”“双引号”是老七,别
名叫做“小博士”;“专名号”是老八,长得细细长得高;
“书名号”是小弟弟,身体变变曲曲……
一天,小弟弟“书名号”问:“究竟我们哪一个在文章里
最重要呢?”
大哥“逗号”抢先说:“当然是我啦,如果没有我,文章
就不会分段,意思还可能不同呢!”?
老二“句号”又说:“谁说的,我才是在文章中最重要
的,如果没有我,文章就没有结尾。”?
老三“感叹号”说:“你们每一个都不是,如果没有我,
言语就没有轻重和气氛。”……大家七嘴八舌,不断吵架,这
时,老四“问号”突然冲口而出:“大家不要再吵架了,其实
你们在文章中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一个标点符号
或把标点符事号搬弄到其它地方,意义就可能会不同了,便
如:“动物等,不得在此嬉戏”和‘动物等不得,在此嬉戏’
的语意就刚好相反了”。听完老四的话后,大家都沉默了。老
四继续说:“其实,标点符号不止我们九个,还很多,只不过
我们还未认识他们”。
经过这次争吵后,他们再也没有心去比较看谁重要,深信
老四的话,默默地等待着新的标点符兄弟出现了。
四、关于标点符号的寓言故事
标点符号的故事
王伟革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关于标点符号曾留下了不少趣闻。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 然而我国古时候却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最近山西省作家胡文亮历时一年创作了一篇名为《。》的无字小说,目前他准备以14万元悬赏小说破译者。该小说共分五段,全文只有14个标点符号:
?
:!
“‘……’”
(、)•《,》
;——
亲爱的同学,你能够得到这14万元的悬赏金吗?
标点符号的故事
从前有,。?!“”这五个标点符号,它们整天整夜的争吵,有一天逗号说:“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有停顿......”它的话还没有说完,句号连忙说:“如果没有我,人们的话一定会说个不停,累坏了他们不说,到头来一句也听不懂。”感叹号说:“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语文书上就没有惊讶和高兴的句子了。”双引号接着说;“如果没有我,一篇文章中就没了重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成了问题,所以说我的用处最大。”于是它们的争吵又开始了。问号大声喊:“别争了,大家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同一篇文章里缺一不可,既然大家都是标点符号,就是一家人,就要成为好朋友,哪有朋友之间吵架的呢?”大家听了问号的这番话,都感到自己做的不对。
逗号红着脸说:“都是我不好,不可以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句号和感叹号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双引号认为大家都很重要,只有团结在一起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此,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同学们,这篇小短文里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团结才能走出我们精彩亮丽的人生呢?
标点符号的故事
标点符号?不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点吗?有什么希奇的呀!哎哎哎,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标点符号,有时把它悄悄移动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全反啦!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介绍标点符号的故事吧!
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他们把这行字念成: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哈哈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呢?现在,你们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了吧!!!切记!!!切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